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docx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知识产权保护愈来愈受到关注。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球化进程中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政治议题之一。对于中国日益积极拥抱全球化进程的现实来说,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具体来说,将采取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现状分析。通过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梳理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发展历程和现状,引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2.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及其比较分析。通过对国际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数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地位和表现,为分析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提供比较基础。
3.影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因素分析。本部分将对影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因素进行梳理,包括政策与法律、文化因素、企业行为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三、预期结果和成果
本研究预计能够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预期结果和成果:
1.了解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并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中国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位置和表现。
2.识别影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因素,深入了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和机遇。
3.借助实证分析揭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演变过程和相关经验,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
本研究共计100天。具体研究计划和进度如下:
1.阅读相关文献20天,学习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
2.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数据20天,进行比较和分析。
3.通过文献综述、实证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影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因素,并撰写初步研究报告40天。
4.整合研究成果,完善研究报告10天。
5.最后对整个研究过程、结论进行反思和总结,撰写研究论文10天。
五、参考文献
1.朱崇实,刘义平,宋保义,2013,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特色:机制、法治、行为和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张玉华,2017,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解读与启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刘强,2019,知识产权市场化创新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陆嘉琛,王旭军,朱煜,2018,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