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材料的现状及研究进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混凝土材料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南京工程学院 戴嵘
摘要:首先回顾了混凝土的发展历史,然后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混凝土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近期混凝土材料水化机理探索方面的进展以及新型混凝土的开发成果。最后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展望了混凝土材料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Concrete Materials
Dairong NanJing Institute Technology
Abstract: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oncrete is reviewed first.The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concrete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and summarized ,emphasizing on new discoveries in exploring the hydration mechanism and new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oncrete. Finally,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of concrete materials have been presented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the developing human society.
Key Words:concrete;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填充料与胶凝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实际上,混凝土是一种人造石材。从其字面上理解,要形成这种材料,首先要将各组成部分混在一起,然后经过胶凝材料的凝结作用,形成统一的材料,即人造石材。在混凝土中,填充料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胶凝材料与水形成浆体,称为胶凝浆体。胶凝浆体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之间的空隙。在硬化前,胶凝浆体起润滑作用,使得拌合物具有一定的和易性,便于施工。胶凝浆体硬化后,将骨料胶结为一个坚实的整体[]。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又一种新型混凝土涌现出来,如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活性细粉混凝土以及透光混凝土等相继出现。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除其本身必须具有高强度、高工作性、高耐久性等性能外,还在于其能否成为绿色材料。因此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现代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2.现代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2.1 水化与微结构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从混凝土发展历史来看,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先行、实用导向的材料,历来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研究。事实上,混凝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多尺度结构材料,其微结构跨越了从纳米、微米、毫米多个尺度。对混凝土粘结强度贡献最大的水化产物,c—s—H凝胶,其微结构即在纳米尺度。混凝土水化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通过水化过程胶凝净浆从流态逐渐转变为多孔固态。对于水泥水化过程的研究,主要采用传统水化热分析法,通过不同阶段水泥水化热的测量来分析水泥水化机理[6]。但是,水泥水化所释放的热量既不与水泥水化程度成正比,也不与水泥块体的物理特性成一定比例关系,很难定量去描述水泥水化过程和机理 。当水泥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水泥中的部分离子就会在水中溶解,并游离在净浆孔隙水中。在特定的电场作用下,孔隙水中的离子具有导电性,并产生一定的电流。水泥浆体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浆体中离子浓度和其微结构,特别是水泥净浆的孑L结构及其连通性[1]。基于这样的原理,可以通过水泥浆体的导电率或者电阻率的测定来分析水泥的水化过程。许多学者 通过对水泥浆体的交流阻抗谱来分析水泥浆体的水化过程。但是,在试验过程中电极与水泥净浆之间的接触很难保证,对试验结果的精度和一致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2.2 新型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2.2.1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在高强混凝土(High strength concrete,简称HSC)的基础上发展而起来的。高性能混凝土有多种定义,不同国家,甚至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应用部门,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都有差别。,我们通常所谓的高性能混凝土是指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流动性等多方面的优越性能。高强度、高工作性、高耐久性这三项指标,构成了“高性能混凝土”所具备“三高(即3H)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