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课件.pptx
城市規劃管理
;內容包括四方面:;(第一章行政管理學有關知識——略)
(第二章行政法學有關知識——略)
第三章城市規劃管理基本知識
一.城市規劃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特徵
(一).城市規劃管理的概念
城市規劃管理:是城市規劃組織編制、審批和實施等管理工作的統稱。並依法包括三方面的工作:
A.城市規劃組織編制和審批;
B.城市規劃實施管理;
C.城市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
;(二)、城市規劃管理的基本特徵:
管理的職能——服務和制約的雙重性;
管理的對象——宏觀和微觀的雙重屬性;
管理的內容——專業和綜合的雙重屬性;
管理的過程——階段性和發展長期性的雙重屬性;
管理的方法——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雙重屬性。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原则(P22——四條)
依法行政的原則;
系统管理的原则;
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
政務公開的原則。;三、城市規劃管理的任務和基本工作內容:;(二)、城市規劃管理的基本工作內容
1.城市規劃組織編制和審批管理
2.城市規劃實施管理
3.城市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管理
四.城市規劃管理系統的關係
(一).各管理層面之間的關係(P27)
(二).城市規劃管理活動的構成要素:
A、管理目標——行政管理目標:維護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保障城市建設公共利益,保護城市建設相關方面的合法權益;;專業管理目標:制定並實施城市規劃,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在城市空間上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B.管理人員——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廣博的科學知識(六方面—P28)和較強的工作能力(四條P29);
C.管理對象(客體)——城市規劃區內的土地的使用和各項建設活動。(注:主體是指享有法定權利和承擔法定義務的當事人雙方)
管理對象的特點有三條:
客观性、系统性、历史性。;D.被管理者——城市規劃專案、建設用地和建設工程;
E.管理仲介——權力(來自於法律、法規授權的審批權、懲治權、執行權、參議權、表彰權),規則和組織。
(三)城市規劃管理與外部環境的關係(P31)
1.城市規劃管理外部環境的概念;
2.城市規劃管理外部環境的構成及其對規劃管理的影響;
自然和社會人文環境;
文化和科技環境;
;經濟和政治環境。
五.城市規劃管理的控制
城市規劃管理要合法、合理、有效,需要從三個方面加強控制:
系統內部的控制;
外部系統對管理系統的控制;
管理系統對管理對象的控制。
(一).城市規劃管理的概念和類型
城市規劃管理控制類型分為:(P32——三類)
1.微觀控制;;2.中觀控制;
3.宏觀控制。
(二).城市規劃管理控制的作用
指導作用、彌補作用、監督作用。
(三).城市規劃管理控制的原則
1.激勵的原則
2.協調的原則
3.民主的原則
4.彈性的原則;(四).城市規劃管理控制過程(P34——三條)
六.城市規劃管理決策
(一).?城市規劃管理決策的概念:
決策:指城市規劃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對相關問題的決策,屬行政決策範疇。(針對性、現實性、選優性)。
作用:——是規劃管理過程的中心環節;
——是各級規劃管理領導最主要的技能之一;
——關係到規劃管理活動的成敗。;(二).?城市規劃決策的重要意義
1.關係到城市發展的全局;
2.關係到城市發展的未來;
3.關係到社會的公眾利益。
(三).城市規劃決策的性質
是一種行政決策,它具有一般行政決策的共性。城市規劃決策一般具有以下性質:
層次性(三條)、綜合性、連續性、政策性、技術性。
(四)城市規劃管理決策的優化;決策的優化,是不斷地從傳統決策向現代化決策轉變的過程。就是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核心)、合理性、可行性、連續性。
1.城市規劃決策的科學化
1).掌握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
2).明確決策科學化的標準。
3).優化決策結構。決策的優化取決於資訊系統、智囊系統、決策系統的良好分工與合作。
2.城市規劃決策的民主化
1).推進公眾參與制度。
2).分層次決策;3.城市規劃決策的法制化
1).決策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原則和具體規定;
2).政府規劃決策必須建立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
;七.城市規劃管理的方法與技術(P40)
(一).管理的方法:
行政的方法:具有權威性、強制性、直接性和時效性;
法律的方法:具有規範性、穩定性、防範性、平等性;
經濟的方法
諮詢的方法
(二).城市規劃管理技術
1.現代科學技術在城市規劃管理中的應用;
2.城市規劃專業技術手段的發展和創新。;第四章??依法編制與審批城市規劃(P45)
一.???綜述
二.??組織編制與審批城市規劃的主體
(一)??組織編制城市規劃的主體
組織編制城市規劃的主體分別如下:
1.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