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国考:给奋斗中的考生一点帮助.doc

发布:2018-03-18约3.8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年国考:给奋斗中的考生一点帮助 本人应届生,大四找了半年工作,简历发了一大堆,被拒了无数次,无奈地参加国考,很幸运地成功,笔面均第一。离2017年国考不到5个月了,不禁想起一年前准备国考的自己,发现近日论坛的经验贴都很简短,就希望讲一下自己的经历,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还是希望对正在奋斗中的筒子有一点点帮助,谢谢!笔试总的来讲,要重视真题,分清类型,善于总结分析,严格控制时间。虽然看起来我提前半年就在复习,其实中间还有上课,还有实习,所以真正复习的时间没那么多,本校有个智商很高的高人,只在考试前做了几套题,随便复习了一下就考了很高,我想大部分人可能都不是这种情况,所以制定一个复习计划是有必要的,对于行测来讲,教材,真题就足够了,教材是帮你熟悉题型以及考点,看一遍弄懂之后就可以做真题了,真题很宝贵,国考的真题就那么10套,去掉05年之前的老题型就不多了,所以做真题一定要像正式考试一样严格控制时间,做完之后自己批改,买个本子把错题都记在错题集上,分类整理,然后几套卷子做下来自己分析一下哪些题是自己易错的,哪些题是做的最快的,哪些题是正确率最高的,这样在考试的时候你才能适当地选择先做哪些题后做哪些题:总结分析很重要,这也是一个不断了解自己的过程,不要稀里糊涂地去网上到处搜了很多题做了很多题,结果又一点条理没有。如果在有些模块如逻辑,资料分析确实做得不太好可以去买专项教材练习一下,我当时就买了一本专项资料,三天就做完了,那几天每天脑袋里想的都是那个题型,走路在思考那个题型,做梦都会梦到那个题型,后来证明效果是显然的,再做起题来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申论除了教材和真题还要注意积累,半月谈,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那种时政分析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问题的角度,以及行文的措辞和用语,即使你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人家那么深刻全面,那至少也要“看起来很像”,改卷的速度是很快的,不要出现很口语化或学生气的用语。复习贵在坚持,行测和申论两本教材看起来很厚,让人看一眼就再也不想看了,所以要为自己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定时定量,比如一天复习2个小时,看30页或50页,一本书计划几天看完,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这样厚厚的一本书也不那么可怕了。我当时为了复习暑假都没有回家,是一个人在寝室度过的,寝室很热,洗澡吃饭都不方便,而且是一个人,忍受得住孤独和寂寞才能成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学习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如果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复习一起讨论固然很好,但注意不要受别人情绪的影响,如果是一个人,那就常上论坛,你会找到一群战友。职位选择在职位选择上,我可能不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因为我选择了一个和自己所学不着边的单位,至今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否明智,我估计像国考这种动辄100多万人报名的考试,多半人在选择职位的时候具有随意性,但仍有一些可以遵循的规律,仅仅是个人看法。我的专业很冷门,又是应届生,把各种条件已筛选,全国能选的职位不超过5个,如果你符合条件的职位有很多,那么你就得仔细筛选权衡利弊了,是的,权衡利弊,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和省会城市的职位固然好,但竞争力大,如果你愿意,大可以去挑战,有些什么条件都不限的职位看起来很宽松,实际上竞争力反而大,尽量选择只招你这个专业或同类型专业的职位,避免到时候别人以“你的所学专业不太适合这个职位”或者“某某的专业更符合条件”这种模糊的理由把你挤掉。回家乡还是去外地闯,更高的起点还是安逸的工作,这是个问题。每一种选择都有利弊,你只能在选择职位前多了解,通过比较做出选择。面试一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要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关于面试我要说,Iamsolucky.由于对面试时间错误的估计,导致面试时间出炉时我还剩下半个月(这还不包括我要准备各种资料在几个城市间奔波)的时间,而这之前我甚至连一个面试视频都没有看过,当时几乎要放弃了,天天各种担心纠结,心情也不好,总之那是一段很迷茫彷徨的日子。纠结归纠结,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迅速给自己列了个计划。 第一,熟悉面试基本情况。网上有很多面试现场视频,找来看一下就可以,论坛里也有很多经验贴描述现场情况,然后你会发现,每个省每个单位的面试是不同的,有些有题本有些没有,有些有引导员开门有些没用,这些情况是你无法预料到的,你只能假设各种情况,然后知道自己应该怎样面对。有很多面试考官的心得、面试评判标准之类的贴可以看一看,只有了解了面试得分点和要求,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熟悉你所报考单位的面试题型,然后找出历年真题来练习,好好利用论坛的力量,基本上你需要的资料都有,多和大家讨论,找出自己答题的缺陷,打开思路。做好总结分析,按题型来整理,逐渐总结出每种题型的答题思维模式,注意,是思维模式,而不是语言模式,答题要根据具体问题将自己的看法不着痕迹地融入到模式中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