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几年的改革,新课改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对传统落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师对数学教学本质问题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在此,本人就针对这些误区,和大家一起探讨、寻求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重视学生,忽视老师。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在很多老师眼里这些就是新课改的表现形式,似乎无之就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课堂热闹非凡:分组讨论、学生演讲、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使我们眼花缭乱。教师忙于追求一个个异彩纷呈的“自主形式”,忙于在课堂上营造一种 “热烈、活跃”的气氛,这些看似让课堂有了盎然生机,而实质上是一种“牧羊式”的教学。如在一节《求平均数》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老师总共设计了五次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老师只是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然后一声令下“开始”,学生就分成六个小组开始讨论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老师又一声“停”,学生马上安静下来,接着由几个学生展示讨论成果,而其余学生则无可奈何地被边缘化了。这种教学,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不仅仅体现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形式上,更体现在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从老师的讲授中汲取知识并加以提炼,概括使之为己作用的能力上。很多学生,要他在下面讲,他是很积极的,但要他去倾听别人的意见的时候,往往是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甚至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认为自己所说的才是对的,没必要去听别人讲,老师没点到我发言,我就没事做。因此,发挥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兼顾教师的引导传授作用,无疑是新课改教学的当务之急。
改进措施:
影响教学质量因素很多,教师是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能左右其它因素的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的“好学”的气质、充盈的知识、成熟的经验和对学生的真挚的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几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师本人应有求知的热忱,具体表现在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孜孜不倦地钻研教材,善用教材,教学时还要随时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学生就可以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2.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①教学生使用学习的工具。
②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尽量让学生用“发现法”学习。
3.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
没有经验就不可能进行哪怕最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如:现在市面上已经不流通1分钱、2分钱和5分钱了,所以有些学生始终不明白1元为什么等于100分,因为他没见过,更没用过,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实际经验。同时,人的智力主要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发展智力与知识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二、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的教学,估计已经没有一位教师还在给学生灌输知识了,取代的是不停的找问题来问学生,片面的强调提问面要广。老师接连地提问,学生在紧张的状态下仓促地回答,教师补充讲解,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课堂气氛很热闹,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老师还是以提问的方式在“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动起来。所以,当学生习惯了总是由老师来提问的时候,学生就失去了主动去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能力。就像有位老师说的,由原来的“填鸭子”到现在的“问鸭子”了。这不能不说是从“满堂灌”的误区中又走向了“满堂问”的误区。
改进措施:
由“满堂问”,改成引导学生来提问。有一位学者提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所以,我们现在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引导学生来提问,并重视学生的提问。学生能主动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而且在教与学方面具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数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三、重“故事性”,忽视“数学味”。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教学的力量,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