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据库原理复习题(参考).docx

发布:2017-01-27约1.78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库原理的期末复习题集(2015-5)一、单项选择题(共计15分,每题1分)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2.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A )。A.概念模型 B.逻辑模型 C.结构模型 D.物理模型3.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 C.信息世界 D.现实世界4.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 B )。A.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B.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C.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能够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D.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较少,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5.提供数据库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和数据库维护功能的软件称为( C )。A.OS B.DS C.DBMS D.DBS6.下面对关系中属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属性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B.允许多值属性C.属性名唯一 D.每个属性中所有数据来自同一属性域7.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D )。A.外模式 B.内模式 C.存储模式 D.模式8.数据库的层次模型应满足的条件是( C )。A.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也允许一个结点有多个双亲B.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结点C.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双亲,其余结点都只有一个双亲D.每个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9.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是( D )。A.树 B.图 C.索引 D.关系10.数据库设计的( A )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和分析用户的应用需要,为概念结构设计做好充分准备。A.需求分析 B.逻辑设计 C.物理设计 D.运行设计11.从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M: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时,该关系模式的码是( C )。M端实体的码 B.N端实体的码C.M端实体的码与N端实体的码的组合 D.重新选取其他属性12.按所使用的数据模型来分,数据库可分为( A )三种类型。A.层次、关系和网状 B.网状、环状和链状C.大型、中型和小型 D.独享、共享和分时13.已知关系:厂商(厂商号,厂名),主码为厂商号;产品(产品号,颜色,厂商号),主码为产品号,外码厂商号引用厂商表的主码。假设两个关系已经存在如图2所示元组:产品厂商产品号颜色厂商号厂商号厂名P01红C01C01宏达P02黄C03C02立仁C03广源图2若再往产品关系中插入如下元组:I(P03,红,C02) II(P01,蓝,C01);III(P04,白,C04) IV(P05,黑,null);能够插入的元组是( D )。A.I,II,IV B.I,III C.I,II D.I,IV 14.如下所示关系R(A,B,C,D)中,可以作为主码的属性组是( D )。ABCD121121122111A.AB B.BC C.CD D.AD或DB15.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A )。A.概念模型 B.逻辑模型 C.结构模型 D.物理模型16.数据库的网状模型应满足的条件是( A )。A.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也允许一个结点有多个双亲B.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结点C.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双亲,其余结点都只有一个双亲D.每个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17.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D )。A.元组B.行 C.记录 D.属性18.数据库概念设计的E-R方法中,用属性描述实体的特征,属性在E-R图中,用( D )表示。A.矩形 B.四边形 C.菱形 D.椭圆形19.关系数据模型( D )。A.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1联系 B.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n联系C.只能表示实体间的m:n联系 D.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三种联系20.设有属性A,B,C,D,以下表示中不是关系的是( C )A.R(A) B.R(A,B,C,D) C.R(A×B×C×D) D.R(A,B)21.在关系代数的专门关系运算中,从表中取出指定的属性的操作称为(B)A.选择 B.投影 C.连接 D.扫描22.在关系代数的专门关系运算中,从表中选出满足某种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A);A.选择 B.投影 C.连接 D.扫描23.在关系代数的专门关系运算中,将两个关系中具有共同属性值的元组连接到一起构成新表的操作称为(C)。A.选择 B.投影 C.连接 D.扫描24.如下图所示,两个关系R1和R2,它们进行( D )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