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修订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目 录
TOC \o 1-1 \h \z \u HYPERLINK \l _Toc304322773 脑梗死 3
HYPERLINK \l _Toc304322774 脑出血 13
HYPERLINK \l _Toc30432277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2
HYPERLINK \l _Toc304322776 癫痫 27
HYPERLINK \l _Toc304322777 血管性痴呆 38
HYPERLINK \l _Toc304322778 帕金森氏病 43
HYPERLINK \l _Toc304322779 头痛 49
HYPERLINK \l _Toc304322780 面神经炎 52
HYPERLINK \l _Toc304322781 颈椎病 55
HYPERLINK \l _Toc304322782 格林巴利综合症 58
HYPERLINK \l _Toc304322783 多发性硬化 63
HYPERLINK \l _Toc304322784 病毒性脑炎 67
HYPERLINK \l _Toc304322785 蛛网膜下腔出血 70
HYPERLINK \l _Toc304322786 化脓性脑膜炎 75
HYPERLINK \l _Toc304322787 周期性麻痹 81
脑 梗 死(TCD编码:BNG080;ICD-10编码:I63.902)
【 概 述 】
脑梗死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依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 诊 断 】
(一)病史
1.易患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脏病、心律不齐。
2.诱因、起病形式:静态,低动力循环等,起病急缓,症状达高峰时间。
(二)症状
1.颈动脉系统CI: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
2.椎基底动脉系统CI:眩晕、交叉瘫、四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等。
(三)体征
1.颈动脉系统CI:三偏症状、视力障碍、血管杂音、体像障碍、尿失禁及/或尿潴留、精神症状。失语、失读、失写、失认、椎体外系症状的有无。
2.椎基底动脉系统CI: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瘫、四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等。
(四)其他物理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面色、全身系统检查。
2.原发病的检查: (1)心脏:大小、节律、杂音。
(2)大血管:搏动、血管杂音等。
(3)其它栓子来源:如骨折、后腹膜充气造影等。
(五)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血电解质、凝血五项、血沉、肝肾功能、高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血培养+药敏(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所致)等。 腰穿:不作为常规,但对于观察颅内压及鉴别诊断方面有时意义重大。
2.头颅CT:8小时内一般不能显示梗死灶,但可以鉴别缺血和出血病变;24小时后一般可以明确看到低密度区。脑干、小脑病变显示欠清。
3.MRI:对于发现小灶梗死和脑干梗死有明显优势。
4.血管彩超及MRA。
5.TCD 。
6.其它:如心脏彩超,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六)诊断依据
1.脑血栓形成:
(1)发病年龄多较高; (2)多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史; (3)病前TIA发作; (4)多于静态起病;(5)症状多于数小时以上达高峰;(6)多数病人意识清,但偏瘫、失语等体征较明显; (7)CT早期正常,24-48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病变。
2.脑栓塞:
(1) 突然起病,于数秒或数分钟内症状达高峰; (2) 部分病人有心脏病史或骨折、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 (3) 多有一过性意识障碍,可伴抽搐; (4) 常有其他部位栓塞; (5) CT早期正常,24小时后出现低密度。
【中医辨证】
辨证思路:临床以分期为纲,分证为目。以分期、分证综合治疗为基本思路。分期主要根据发病时间与病情轻重。分证则以虚实为纲,邪气盛为实,精气不足属虚;邪实主要责之肝胃,正虚主要在脾肾。脑梗死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熄风、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疗方法。闭、脱二证当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固脱、救阴固阳。所谓“内闭外脱”,醒神开窍与扶正固本可以兼用。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已现,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
1、痰热内闭心窍证
证候:神昏、昏愦,鼻鼾痰鸣,项强身热,躁扰不宁,或频繁抽搐。舌质红绛,舌苔褐黄干腻,脉弦滑数。
2、风火上扰清窍证
证候:神识恍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