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4_1题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填空题
1.《古诗十九首》在各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古人对它给予很高的评价。刘勰《文心雕龙 - 明诗》(直接写《文心雕龙》也可以)谈到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古诗”时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佋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2. 《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赵晔撰。(《后汉书》范晔撰)
3.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游记。这篇游记对泰山的人文景观、封禅仪式也多有交代,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后来《洛阳伽(qie2)蓝记》《水经注》在笔法上和这篇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
4.《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姓名。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其中的好几篇作品在意境和用语上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相似之处,二者产生的年代不会相去太远,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5.班固、张衡、秦嘉的诗: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被称为:“质木无文“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一事。
6.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秦嘉、徐淑夫妇经历过缠绵悱恻的生离死别,他们的诗文赠答也成为文学史上流传的佳话。
7.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之分
8.骚体赋的代表作家:贾谊 ,他也是现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吊屈原赋》《鹏鸟赋》
9.枚乘《七发》:首先它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其次,枚乘和他的《七发》标志着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的创作时代的到来。
10.七体:从枚乘的七发而来,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后来有人争相模仿。
张衡《七辩》 傅毅《七激》 刘广士《七兴》
11.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艺术特征:铺张扬厉、韵散结合、辞采富丽。
12.扬雄四赋(四大赋):《甘泉赋》 《河东赋》 《羽猎赋》 《长杨赋》 扬雄的《蜀都赋》开后世京都赋之先河
13.王褒:《洞箫赋》 “箫声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原型,《洞箫赋》有生成开创之功。
14.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5.西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16.《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秦妇吟》被称为乐府三绝。其中《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被称为乐府三绝。
17.京都赋滥觞于扬雄的《蜀都赋》,《蜀都赋》开启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后著名的有班固《两都赋》,左思《三都赋》(洛阳纸贵出自)张衡《二京赋》。
18.刘歆的《遂初赋》是汉代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之作。
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和祢衡的《鹦鹉赋》也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19.“离骚”的含义:遭受忧患
20.《离骚》中创造的两类意象:美人---圣君/贤臣/自喻
香草---支持丰富了美人的意象
21.“千古情语之祖”——《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22.“千古言秋之祖”——《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3.《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
24.屈原开启了言秋主题,宋玉开启了悲秋主题。
25.《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悲哉秋之为气也”)
26.宋玉的代表作有:《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
27.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的文人是李斯,代表作《谏逐客书》,此书被称为“骈体初祖”。
28.“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9.《吕氏春秋》中的寓言故事:“荆人涉澭”、“刻舟求剑”、“引婴入江”
30.刘向的《列女传》是西汉后期的一部叙事散文集,讲述贞洁烈女的故事。
31.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杨雄。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片力作。同时,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32.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起点。《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33、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34、《商书 盘庚》是可靠地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35、先秦叙事之最:《左传》
36、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氏传》
37、(1)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HYPERLINK /s?q=%E4%B8%8D%E5%A5%BD%E7%8A%AF%E4%B8%8A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不好犯上,H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