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pdf
肛漏病(肛瘦)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
肿、热、痛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
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
(二)正虚邪恋证:肛周援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
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
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
(三)阴液亏虚证:援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
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
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肛周溃口流脓
1.观察脓液的颜色、性质、量。
2.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嘱中药外敷。
(二)肛周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
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协助患者变换舒适体位。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三阴交、承山、大肠俞、天枢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交感、神门、皮质下、三焦等穴。
5.遵医嘱中药熏洗。
6.遵医嘱物理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2.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4.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1.术后疼痛。
1()可采用移情调志法。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上屏尖、脑、神门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关元等穴。
2.排尿困难。
(1)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2()热敷下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脑、肾、膀胱、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药熨法,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
7()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2.勿负重、远行,防止过度劳倦。忌久坐、久立或久蹲,坐位时最好选用0
型软坐垫。
3.术区结扎线完全落后指导患者行提肛运动。方法:深吸气时收缩并提肛
H,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放为1次;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20〜30次。
(二)饮食指导
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之品,忌生冷、辛辣、刺激、肥甘之品、戒烟酒。
1.湿热下注证: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菜花、扁豆、冬瓜、粟米等。食疗
方:粟米粥。
2.正虚邪恋证:宜食扶正祛邪的食品,如大枣、木耳、藕、豌豆等。食疗方:
大枣滋补粥C
3.阴液亏虚证:宜食养阴生津的食品,如百合、银耳、核桃等。食疗方:百
合银耳羹。
(三)情志调理
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
2.疼痛不适时可听音乐,看电视,或与家属、病友聊天,以分散注意力。
3.鼓励家属多陪伴,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肛漏病肛(矮)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KM蹄(惭理螂傩
蝴:m:牖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