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食品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野菜食品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 ??
野菜食品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
?
第一节 总 论
一、北川基本情况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是四川盆地向藏东高原过渡的大山区县,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古老的羌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在全国极具稀有性。
1、自然资源条件
北川地理位置介于东经l03°44′-104°27′,北纬31°49′-32°13′之间,东接江油,西连茂县,南邻安县,北抵平武、松潘,县境东西长92km,南北宽59km,幅员面积2869.19km2。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水系发达,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的98%。境内海拔高度540-4769m,相对高差4229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特殊的地形地貌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相匹配,形成了冬暖夏凉、光照较充足的气候特征,孕育出了垂直带状特点分明的自然植被景观。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6.2%,拥有两个面积达5500公顷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北川海拔1500m以下区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年平均气温12-16℃之间。县城曲山镇,海拔640m,年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温度36.1℃,极端最低温度-4.5℃,无霜期288天,年平均降雨量1355mm,平均日照时数922小时,相对湿度76%,随着海拔的升高,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无霜期逐渐缩短,日照时数显著增加。海拔800-1500m的山区,年积温3200-4167℃。
北川境内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的基带土壤类型为黄壤,其次还分布有潮土、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农耕地主要分布在该区域内,土壤酸碱度多为微酸性至中性,除紫色土、水稻土外,土壤的通透性好,大多数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在2.0%以上。野生食用菌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区域的林地内。
海拔1500-2300米区域属北亚热带气候,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林带,年平均气温8-12℃,夏季热量高,雨量丰沛,年降雨量800-1000mm,土壤类型为山地黄棕壤,有少量农耕地分布,土壤肥沃,通透性好。
海拔2300-3100米区域属温带湿润气候,针阔混交林带,年平均气温5℃左右,年降雨量800mm左右,土壤类型为暗棕壤。
黄棕壤、暗棕壤两个区域是北川重要的用材林、经济林和多种草本药材生产区,也是北川野生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
2、社会经济情况
北川辖三镇十七乡,278个村,44230户,总人口158087人,其中农业人口138427人,农村劳动力7.8万人。人口密度为48人/km2。全县羌族人口9.1万,占总人口的56.9%。2006年末,全县农耕地年报统计面积为163567亩,人均耕地1.03亩(量算面积约21万亩,人平1.3亩)。
北川是省定贫困县,有贫困村125个,贫困人口1.8万人。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性生产总产值9.4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亿元,财政收入72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
北川是四川盆周山区交通最为方便的少数民族山区县,九寨沟旅游环线公路,成青公路贯境而过。县城曲山镇距省会成都市170km,距绵阳市60km,由水泥一、二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相连,出境交通十分方便,县内公路里程达670km,其中,水泥路48km,柏油路90km,乡通车率100%,通公路村195个。
全县通讯事业快速发展,程控电话、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城乡。
北川电力充足,供电保证系数高,县城、擂鼓镇已用上天然气。
二、北川及相邻山区山野菜资源分布现状
北川及相邻山区(平武、茂县、松潘、汶川、青川)山野菜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分析,该区域生长野生菜的森林土壤至少在1500万亩以上,其中北川就有200万亩左右,目前,已采摘加工利用的野菜品种有紫蕨苔、青蕨苔、薇菜、刺龙苞(刺嫩菜)、鱼腥草、鹿叶韭、独活苔、黄瓜香(水蕨菜)、竹笋、椿芽、核桃花、羊肚菌、牛肝菌、鸡油菌、松茸、木耳等。据初步分析,区域内以上这些资源的年生产总量约为15200吨,可利用量为11000吨,目前常年采摘鲜品数量约为900吨。具体分布及资源情况见下表。
北川及相邻山区野生菜分布及资源情况
品 种
分布海拔(米)
资源量(吨)
可利用量(吨)
利用量(吨)
独活苔
1800-3500
7000
6000
80
紫蕨苔
1500-2500
1000
800
100
青蕨苔
2500-3500
200
100
20
水蕨菜(黄瓜香)
1500-2500
200
100
50
核桃花
1000-2000
500
400
30
薇 菜
1500-2500
500
400
30
竹 笋
1300-3500
2500
1000
300
刺嫩芽(刺龙苞)
1000-3000
500
400
70
鹿叶韭
2200-3500
2000
1300
50
其它野菜
800-2500
50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