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资料-社会认知….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点这里,看更多 HYPERLINK /xinlixue/ 心理学资料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 HYPERLINK / 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与分析――塑造行动框架
1.定义――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 是对人及行为的认知,而不是对物。它包括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外显的行为活动,具体是包括感知、判断、推测、评价等过程;
二.社会认知的途径
1.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 对他人情绪、情感认知的线索――表情动作。表情是人类最初为适应生存而产生,并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 面部表情既是先天又是后天习得的
◇ 情绪的认知与判断受主观因素所制约――(1)对各种情绪表现模式与规则的了解(虚假表情与真实表情有模式上区别);(2)认知者与情绪者的关系;(3)认知者本身的情绪体验
◇ 表情动作是判别情绪-情感状态的依据之一
2.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了解一个人的过去生活;了解在家庭中的地位;外貌;等。
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对自己与他人以及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人际关系中一个特点是:认知者的情感成分参与其中。
研究人际关系的方法,是莫雷诺“社会关系测量法”、苏联的“参照测量法”、塔基乌里的“关系分析法。”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
一.社会知觉(第一步)
1.知觉活动的主体与客体都处于变动中,因此社会知觉是双向的。
2.婴儿早期对人的特定反应(微笑)有生物适应意义——有如动物的“印刻效应”,更是后天习得——即刺激反应行为(学习理论)。
二.社会印象
1、 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
◆对人认知的第一印象:
◇ 刻板印象——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经验形成起来的,对某一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如“南方人”、 “北方人”、“日本人”
◇常见的社会刻板印象——人们对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如商人就是唯利是图的、娱乐圈就是乌七八糟的。
◇ 晕轮效应——“一俊遮百丑”。外表充满魅力,其他无关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
◆信息的先后及性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
1) 信息的先后顺序的影响
◇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近因效应——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阿希关于首因效应的实验
表明:最初印象有着高度的稳定性,后继信息甚至不能使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社会知觉中既有首因(第一印象),又有近因。当同一对象的两种信息连续被感知到,首因起作用;如果是两种信息断续被感知,同近因起作用。
◇ 对首因效应的原因解释
? “注意说”:注意的投入完全而充分,因而印象也更鲜明、强烈;对后继信息,人们的注意会游离,从而使后继信息的影响作用下降。
? “习惯说”:人们习惯地按第一印象解释后继信息。
◇ 对近因效应原因的解释:
新的信息对原有印象产生很大的“不一致”冲击;对陌生人,首因效应明显;对熟悉的人,易发生近因效应。
2)信息的性质
◆社会特征
社会角色——预言其言行,确定其行为意义及行为的适当性。
◆心理特征
人们在交往中会根据对象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人进行归类(Rosenberg,1968)。
◇在人际交往中具有积极定向意义的心理特征:
人际关系特征:有帮助的,真诚的,宽容的,好交际的,幽默的;
智力特征:科学的,果断的,灵巧的,聪慧的,有坚持性的;
◇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消极定向意义的心理特征:
人际关系特征:不幸的,自负的,易怒的,令人厌烦的,不合群的;
智力特征:愚蠢的,浅薄的,犹豫的,不可靠的,笨拙的。
3、个人好恶估价是对人印象形成的主要依据——影响印象形成的主观因素
◆ 觉察者的情绪状态
◆ 投射作用——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而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
投射作用使人们把自己具有的东西看成是别人也具有的——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三、社会判断(略)
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