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汽车ABS系统结构原理与故障诊断.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题目
典型汽车ABS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故障诊断
班号
201401
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
学号
037014210195
学生姓名
吕琦
指导教师
陶阳
(三号、楷体;字母、数字:Time New Roman)
一、课题来源(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其特点是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仅与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力的分配调节以及制动器的尺寸和型式有关。由于没有车轮运动状态的反馈信号,无法测知制动过程中车轮的速度和抱死情况,汽车就不可能据此调节轮缸或气室制动压力的大小。因此在紧急制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车轮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现象。当车轮抱死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侧向附着力很小,汽车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问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潮湿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动时,这种方向失稳的现象会更加严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Braking?System简称ABS)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问题
“ABS”中文译为“防抱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 HYPERLINK /s?wd=%E6%B1%BD%E8%BD%A6%E5%AE%89%E5%85%A8tn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LmvcvnvDzPju-uH7WuHDL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63nHR3nWbznWcYPH0LnjR3r0 \t _blank 汽车安全控制系统。ABS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
ABS理论的提出,是在1928年,最早应用在火车上,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民航飞机开始采用ABS[1]。1936年Bosch公司第一个获得了用电磁式车轮转速传感器获取车轮转速的制动防抱系统的专利权
二、国内外现状
国外ABS发展现状
1936年Bosch公司第一个获得了用电磁式车轮转速传感器获取车轮转速的制动防抱系统的专利权。1954年,Ford公司将飞机的制动防抱系统移置在林肯(LINCOIN)轿车上,从而揭开了汽车应用ABS的序幕。1973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颁布了FMVSS121法规,规定采用空气制动的载货车,必须安装ABS装置。法规迫使大量的汽车装上了ABS,但是ABS的故障带来了大量的使用问题,
相继发生了一些制动事故,从而迫使NHTSA不到一年就撤消了FMVSS121中关于制动距离和车轮不得抱死的要求。
上世纪70年代早期和中期,数字式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向数控电路方向转变,为ABS系统向实用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欧洲研制成由数字计算机与电磁阀调节器组成的、较为现代型的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数字计算机不易受干扰,响应速度快,可以把制动液压循环的次数增加到10余次/s,用以调节制动液压的电磁阀的开启、关闭时间只需要0.004s,其速度完全可以与数字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相匹配。这种较为现代型的ABS装置,体积小,质量轻,动作更快,控制更准确。1978年,ABS有了突破性的发展,BOSCH公司与奔驰公司合作研制出三通道四轮带有数字式控制器的ABS-Bosch。ABS2,并批量装于奔驰轿车上,由此揭开了现代ABS系统发展的序幕。紧接着,在BMW7系列轿车上,也采用了这套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批量生产四轮控制ABS系统的生产厂家[3]。由于微处理器的引入,使ABS开始具有了智能,从而奠定了ABS的基础和基本模式。Bosch公司在1983年将ABS2型改进为ABS2S型,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替代分离元件,使E-CU中的元器件数量减少到60个;1985年又将ABS2S型的结构简化,推出经济型BoschABS2E;1986年Bosch公司先推出了BoschABS/ASR2U型,安装在许多高级轿车上(如宝马、凌马、皇冠、凯迪拉克)。
上世纪90年代以后,ABS技术己日趋成熟,制造成本不断降低,ABS迅速普及。目前,最著名的ABS公司有Bosch,Wabco,Delphi和TRW(Lucas)等。ABS系统在欧美日等汽车强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己经成为轿车的标准设备,装车率达到100%。ABS系统在欧美日等汽车强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己经成为轿车的标准设备,装车率达到100%。1992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