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与保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

发布:2018-01-26约2.9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与保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张海云   (青海大通红十字医院 青海 大通 810100)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与保守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与对照组(40例)行保守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优良率为82.50%,与对照组的62.50%比较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00%,较对照组的15.00%显著下降(P<0.05)。结论:相比于保守方法,应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显著提高短期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保守方法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221-02   当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为探讨两种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本文将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2010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其中,男性22例,女18例,年龄25~78岁,均值(41.12plusmn;5.68)岁;病程3周~9年,均值(3.11plusmn;2.12)年。对照组(40例)行保守方法,其中,男性20例,女20例,年龄23~80岁,均值(42.03plusmn;5.36)岁;病程2周~10年,均值(3.32plusmn;2.0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ge;18岁;②符合《实用骨科学》[1](第二版)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③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且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等特殊时间患者;②合并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③精神障碍患者;④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病变者。   1.3 方法   1.3.1对照组 本组行保守方法治疗,即骨盆牵引法,1次/1h,2次/d。配合微波治疗,2次/d;给予消炎止痛药和营养神经药物口服,125ml的甘露醇静脉滴注,2次/d,地塞米松5mg/次,1次/d,给药3~5d。治疗期间卧床休息。7d为1疗程。   1.3.2观察组 本组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硬膜外麻醉或局麻成功后取俯卧位,腰部垫枕。以病椎为中心,切口2.5~4cm,先后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腰背部阔筋膜;于棘突中线处将棘上韧带和椎旁肌附着点切开,充分暴露椎板。探查病变椎间隙,将椎间韧带黄韧带切除,充分显露硬膜囊和神经根,并采用神经钩将神经拉开,避免损伤。探查硬膜囊有无粘连,若存在粘连,给予粘连分离盐水进行冲洗。在突出物表面用小刀做十字切开,用髓核钳将髓核和椎间隙髓核组织彻底取出。扩大侧隐窝,用生理盐水冲洗椎间隙,并进一步探查神经根,确实其松弛无压迫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切口,留置引流管接负压吸附,常规缝合切口,术毕。   1.4 疗效评价   采用日本井上俊一制定腰痛疾患疗效评定(JOA)[2];优:治疗后改善率在75%及以上;良:改善率在50~74%之间;可:改善率在49~25%之间;差:改善率在25%以下。改善率=(治疗后JOA评分-治疗前JOA评分)/治疗前JOA评分times;100%;优良率=(优+良)/总数。   1.5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且率的比较采用chi;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2周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62.50%)相比较,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优良率(82.50%)显著上升(P<0.05)。详见表1。      2.3 复发率   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5.00%;对照组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15.00%,两组复发率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为骨科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和下肢疼痛,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