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结肠造瘘术后的护理.doc

发布:2017-03-18约3.1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结肠造瘘术后的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造瘘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2015年于我院进行结肠造瘘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肠造口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相关知识指导。结果 38例患者经手术与术后护理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于15~25 d后出院。结论 对结肠造瘘患者开展肠造口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完善的综合术后护理,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结肠造瘘;术后;护理   结肠造瘘术的目的是重建患者正常的排泄功能,或为治疗上所必要实施外科手术的结果,以此延长患者的生命。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往往是挽救、延续患者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1]。指导患者正确的护理知识及方法,同时使患者正视自己疾病,重建自信心,并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参加社会活动[2]。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方法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为我科2014年~2015年,38例结肠造??术后的患者,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为41~78岁。   1.2方法 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其中35例为腹腔镜手术,3例开腹,全部未保留肛门,使用人工肛门。   1.3结果 3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住院15~25 d。   2 护理措施   2.1全麻患者在麻醉完全清醒后取半卧位或侧向造瘘口一方。腹部切口护理手术结束后应用护皮膜覆盖在切口敷料上,防止流出的稀便污染伤口。   2.2肠造口观察 活力:正常肠造口颜色呈新鲜牛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术后早起肠粘膜轻度水肿属正常现象,1 w左右水肿消退。如果肠造口出现暗红色或淡紫色提示肠造口黏膜缺血;若局部或全部肠管变黑,则提示肠管缺血坏死。   2.3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2.3.1保持造口处皮肤清洁及干燥,防止肠内容物直接与皮肤接触、刺激皮肤,防止局部皮肤炎症、糜烂、发生造口周围皮肤炎,同时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有无湿疹、充血、水泡、破溃等。   2.3.2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造口袋。根据不同的造口选择不同的造口护理用品,可通过防漏药膏,防臭粉等提高防漏、防臭效果。①造口袋口过大使造口周围皮肤失去保护,长期与排泄物接触,皮肤因而受损,测量造口,根据造口大小和形状,剪切粘贴,使之大小适中,造口边缘与用品开口之间保持3 mm左右的空隙。开口不能太小,太小将压迫造口,影响造口的血液供应,则易出现造口坏死。②造口袋更换太快、太密或不小心撕离,导致皮肤撕坏,更换时,慢慢的撕离,避免刺激皮肤,同时应选用对皮肤有保护作用的粘贴。③造口袋的不正确使用或造口部位欠佳,导致造口袋的粘贴出现褶皱,排泄物由造口流出而刺激皮肤,应使造口袋粘贴在皮肤上紧密而平整。④对该造口袋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另选合适造口袋。某些食物和药物也会出现过敏性红疹,但这种红疹不限于造口四周的皮肤。   2.4饮食指导   2.4.1饮食要进易消化的熟食,防止因饮食不洁导致细菌性肠炎等引起腹泻。   2.4.2以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渣无刺激性食物为主,避免进食易便频及产气食物,如豆类、冰冷水果、啤酒及饮料等。避免进食产生恶臭食物,如鸡蛋、鱼、洋葱及蒜等,少食芹菜、苹果等高纤维食物,多饮水防止便秘。   2.5造口扩张 造口开放后即开始扩张,扩张时戴上手套,用食指涂以石蜡油,缓慢插入造口至2~3指指关节处,至造口内停留3~5 min,开始时1次/d,7~10 d后改为隔日1次,造口扩张时,动作要轻柔,手指插入造口不宜过深,以手指通过腹壁肌层至腹膜层为宜。   2.6排便训练 开放造口后,每日定时由造口处注入生理盐水800~1000 ml或凉开水,以刺激排便,并嘱患者做腹式呼吸锻炼腹壁肌肉,以增加肌肉对排便刺激的控制性。   2.7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7.1造口出血 出血少量可用棉球和纱布压迫止血;出血较多可用1%肾上腺素溶液浸湿的纱布压迫或用云南白药粉外敷;大量出血时需缝扎止血。   2.7.2造口缺血坏死 肠造口缺血坏死是肠造手术最严重的造口早期并发症[3]。术后72 h内应严密观察造口肠段的血运并解除一切可能对造口产生压迫的因素。正常造口应为粉色,若色泽变暗、发黑,及时汇报医生。   2.7.3肠造口狭窄 可在造口处拆线愈合后,将食指、中指缓慢插入造口肠管,以扩张造口,1次/d。   2.7.4造口回缩 正常造口应突出体表,如肠管内陷,可能是造口肠段系膜牵拉回缩、造口感染等因素所致,可选用凸面底盘的造口袋。   2.7.5粪水性皮炎 多由于造口位置差,难贴造口袋、自我护理时底板开口裁剪过大等导致大便长时间刺激皮肤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