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大题要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一、如何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1.合理配置咨询场所。能显示专业特点;具有保密的功能;能提供适当宽敞的空间;配置舒适的座椅;配置必须的设备。2.表现出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3.与求助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社交位置。4.注意言语与非言语技巧的使用。
二、如何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1.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接触的过程。2.保密例外:求助者同意;司法机关需要;针对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求助者对自己或他人造成的伤害或死亡;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3.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尊重求助者的自主性;体现咨询师的诚信;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三、心理问题成因分析。1.生物学原因:性别;年龄;躯体疾病。2.社会原因:环境因素;家庭教育;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3.心理学原因:错误认知;情绪方面;行为模式;个性特征。
初诊需要注意的问题。
1.避免紧张情绪。2.语言表达。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5.注意咨询时的仪态。
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问题。2.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的方法有:释义;中断;情感的反射;引导。
会谈法的种类:“摄入性”会谈;“鉴别性”会谈;“治疗性”会谈;“咨询性”会谈;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
心理咨询师需要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马隆和沃德总结)
1.外表和行为。2.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3思维内容。4认知过程及功能。5.情绪。6.灵感与判断。
不恰当的问题所带来的消极作用。
1.造成依赖。2.责任转移。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求助者可能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不适合的提问方式有:(凯利)
1.“为什么···”的问题。2.多重选择性问题。3.多重问题。4.修饰性反问。5.责备性问题。6.解释性问题。
选择会谈内容原则
1.求助者可接受。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摄入性会谈注意事项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作结束语,以免引起误解。
整理求助者的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
1.精神状态: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情绪、情感表现;意志行为;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2.身体状态:有无躯体异常感觉;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3.社会功能状态:工作(学习)动机和考勤状态;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
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的方法:就事论事;相关分析;分析迹象
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1.暗示。2.早期印象。3.求助者处境和人格特点。
十六、引发临床表现的关键点其内含有: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十七、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内在的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十八、咨询师确定工作范围。
1.明确自己的胜任力。2.理论上,健康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神经症性问题。3.对精神病性问题,只能进行有条件的辅助工作。4.慎重对待神经性问题和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5.综合分析和鉴别精神病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
十九、一般(严重)心理问题诊断程序
1.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学三原则,分析求助者有无自知力和精神病性症状。3.分析求助者内心冲突类型。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5.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6.形成初步诊断。
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
一、咨询关系在咨询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咨询关系是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
咨询关系的建立受到双重影响: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个性特征;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对咨询师的反应。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