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乳腺常见疾病诊治.ppt

发布:2017-09-04约2.67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服用激素代偿药或避孕药8-10年以上。 长期患有乳腺增生症、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纤维腺瘤等乳腺良性病变。 曾患一侧乳腺癌者、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后的患者。 向心性肥胖、高脂饮食,电离辐射。 临床表现 早期无任何症状,也摸不到肿块,无意中发现(洗澡,更衣)。 能摸到的乳腺癌都在2cm以上,其肿瘤已生长3-6年。 表现为单个无痛性的小肿块,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可伴有“酒窝”征、“桔皮”征、乳头溢液(多为血性)。 乳房检查 一般视诊 不对称则常是有病变所在。 局限性皮肤隆起:乳房肿块的部位。 局限性皮肤凹陷(酒窝征):深部癌肿侵及Cooper氏韧带所致。 乳头 乳头偏位:牵向侧有癌灶。 乳头凹陷:乳头深部有癌肿。 乳头湿疹:癌细胞侵及乳头皮肤。 乳房皮肤 红肿:乳房炎症。 大范围的发红、充血伴水肿:炎性乳癌。 桔皮样外观:癌细胞侵及乳房表浅淋巴管引起堵塞而致淋巴水肿。 乳房检查 处理原则 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靶向治疗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常用 保留乳房的乳房癌切除术 乳腺癌根治术 单纯乳房切除术 乳腺肿瘤的微创诊治 乳腺肿瘤手术活检 乳腺微创活检技术 Mammotone 超声引导下进行良性肿瘤的切除 x线引导下进行微小钙化灶的活检 Mammotome旋切系统 Mammotome旋切系统包括旋切刀和真空抽吸系统,旋切刀由内外套管针组成; 在不退出外套针的情况下, 通过内套针的运动将切割的组织运出体外, 从而进行反复切割, 切取的组织送病理活检; 手术切口小、时间短、疼痛轻、并发症少。 取 样 进 针 运 送 运送组织 在病灶下插入探针 通过向下的真空把 组织吸入真空槽 切割组织 组织切割完毕 标记组织切割部位 Mammotome旋切系统工作过程 麦默通的手术演示 更大的组织量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8G ) 麦默通 Personal Voice 传统活检 手术活检:0.2%~22%的恶变漏诊率;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组织量少; 空心针穿刺:手术创伤较大、针道转移的可能。 Mammotome穿刺针(11-8G),保证了足够的组织采出量; 一次进针多次旋切,进行反复取样无需拔出,从而减少了手术创伤; 切取的肿瘤组织经针管由负压吸出,不经过乳腺组织,避免了针道转移的可能。 定位准确,对良性病灶能完全切除; 对疑为恶性的病灶可提供足够的组织标本以作出明确的病理学诊断, 是乳腺肿瘤微创治疗的进步。 Mammotome旋切系统 * * * 乳腺常见疾病诊治 上海市浦南医院普外科 曹明华主治医师 乳腺病专科门诊 周一下午 周六上午 乳房的解剖生理 15~20个腺叶,腺叶再分成腺小叶 乳腺的基本单位: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泡组成 小乳管  乳管  乳头 乳管开口处膨大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 乳腺疾病的分类: 一.炎症: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 二.乳腺增生症 三.肿瘤: 1.良性肿瘤:乳腺纤维瘤;导管内乳头状瘤 2.恶性肿瘤:乳房肉瘤;乳癌 四.多乳头、多乳房畸形 急性乳腺炎 acute mastitis 一 病因: 乳汁淤积: 乳头过小或内陷; 乳汁过多或吸奶过少; 乳管不通。 细菌侵入: 经淋巴管 经乳管 瘀乳期 浸润期 脓肿期 乳房胀痛 乳汁郁积 皮肤红热 二.临床表现: 乳房跳痛 寒战高热 WBC升高, 腋窝淋巴结肿大 局部有波动感 穿刺有脓 三.治疗 局部处理 抗感染 脓肿切开引流 控制感染、排空乳汁; 脓肿形成前主要以抗菌药等治疗为主; 脓肿形成后,则需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乳腺增生症 mastopathy 乳腺增生症的特征: 常见于25~40岁,有2~3%的恶变率。 增生发生于: 腺管周围,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 腺管上皮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 小叶实质增生 一.病因 卵巢功能失调:黄体素减少,雌激素呈相对增多; 部分乳腺实质中女性激素受体质和量异常; 症状与月经周期有关。 二.临床表现 乳房胀痛:有周期性,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 乳房肿块:常多发性、结节状,肿块质韧; 乳头溢液:黄绿色、棕色或血性; 恶变: 2~3%,注意有无迅速增长或质地变硬。 三.治疗 中药; 三苯氧胺; 局部病变有明显改变时,应行活组织检查; 如上皮细胞增生显著,可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乳腺纤维腺瘤 breast fibroadenoma 一.病因 与雌激素作用活跃有关,小叶内纤维细胞的ER的量或质发生异常,使其对雌激素敏感性异常增高。 18~25岁多发;15%为多发性。 最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3/4) 二.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与月经周期无关 质中或硬、光滑、活动 有恶变的可能 手术切除,肿块应常规送病检。 三.治疗 乳管内乳头状瘤 Intraductal p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