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肌松药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无肌松药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
[摘 要] 目的:比较无肌松药全麻和传统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麻诱导后,观察组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对照组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苯磺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不断调整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保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维持在基础值的80%~120%,PETCO2维持在35~45mmHg之间、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40~60之间。记录两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时BIS值、警觉与镇静(OAA/S)评分、PACU留观时间、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留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拔管时改良警觉与镇静(OA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对照组(P0.01)。结论:无肌松药全麻能基本满足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需要,且术后苏醒迅速,苏醒质量高。
[关键词] 无肌松药;腹腔镜;瑞芬太尼;丙泊酚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3-054-03
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易恢复优点。在全麻中较难准确掌握肌松药的停药时机,常导致术后拔管时间延长,而无肌松药全麻可弥补这一不足。近年来,已在无肌松药全麻下成功实施了部分骨科及耳鼻喉科等手术[1-3]。本研究对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麻与使用肌松药的传统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无肌松药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亲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60例ASAⅠ~Ⅱ,术前无神经肌肉病变,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术、附件包块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年龄(42.5±13.7)岁,体重(46.3±10.2)kg,手术时间(65.8±28.4)min;对照组年龄(44.1±11.9)岁,体重(44.9±10.7)kg,手术时间(69.2±25.6)min。两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mg、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道、桡动脉穿刺测压,用Philips V24监护仪(Philips Medical System)常规心电监护、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1 mg/kg、依托咪酯乳剂0.3 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2 mg/kg、芬太尼2μg/kg顺序诱导后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观察组用瑞芬太尼(批号:粉剂,1mg,宜昌人福药业)0.2~0.7 μg?kg-1?min-1、丙泊酚4~8mg?kg-1?h-1维持麻醉,对照组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苯磺顺阿曲库铵0.1 mg?kg-1?h-1维持麻醉。术中冲洗腹腔时停用苯磺顺阿曲库铵,解除人工气腹时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术中维持BIS在40~60之间,PETCO2维持在35~45mmHg之间。并根据血流动力学情况不断调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MAP和HR维持在基础值的80%~120%之间。若术中HR120次/分,静注艾司洛尔0.5mg/kg,若MAP基础值的120%,静注乌拉地尔0.5mg/kg。术中主要手术步骤完成后静注地佐辛0.1mg/kg、托烷司琼0.1mg/kg,术毕转入PACU,待患者反射恢复、自主呼吸恢复,TR(TOF中第四次颤搐反应高度与第一次(T1)之比)≥0.9、VT6mL/kg、RR12次/分,吸空气5min后SpO294%,拔出气管导管;Aldrete评分≥9分方可转出PACU。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拔管时间、拔管时TR、BIS、改良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一级:完全清醒,对正常呼名的应答反应正常;二级:对正常呼名的应答反应迟钝;三级:对正常呼名无应答反应,对反复大声呼名有应答反应;四级:对反复大声呼名无应答反应,对轻拍身体才有应答反应;五级:对轻拍身体无应答反应,但对伤害性刺激有应答反应,对伤害性刺激无反应为麻醉)、PACU留观时间(手术结束转入到转出PACU的时间,转出标准:Aldrete评分≥9分);术中使用阿托品、艾司洛尔、麻黄碱、乌拉地尔情况及有无术中知晓、体动反应(皱眉、呛咳、吞咽、摇头、睁眼及上下肢体活动)、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