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应急体制差异的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美文化差异对应急体制的影响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越来越多,各国各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体现着民族性格、社会精神、国家作风,有着影响发展的巨大力量。有人讲了一个故事:一家旅店里住着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和日本人;旅店着火了,美国人立刻打开窗户往外跳,英国人从楼梯往下跑,中国人先去救父母,日本人则招呼同伴走。这说明了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的差异。 而这些差异和各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有关。文化背景差异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和处世方式的差别。
(一)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以希腊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它主要存在于西欧、北美各国。美国是西方文化的代表。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是短期内崛起的世界强国,没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约束;各国移民所带来的文化以个体的方式加入美国社会,经过选择性的继承和相互融合,形成了鲜明而又稳定的民族性格。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主流有以下几点:(1)崇尚物质生活。认为生活舒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了过上富裕生活,总是要顽强地去战胜困难,艰苦工作。(2)盛行实用主义。在很多问题上重视实际应用,轻视空虚无用的事物。在哲学上,注重有用的就是真理的工具主义,讨厌抽象的思辩,强调自力更生和功利主义。在政治上,厌恶空洞玄虚的理论和夸夸其谈的人,不受政治理论的束缚。在文化上,不让它妨碍重要行动,而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活动;希望办教育能培养有实际用处的人,毕业生能从事某种工作和职业;科学家的发明也注重于社会实用。(3)富于开拓精神。爱搞试验是美国人的特点。一次又一次的移民,一代又一代的开拓,改变着美国的面貌。容易在新的环境和群体中相处,爱干别人没干过的事。创造发明登记的专利很多。(4)追求民主与平等。美国经历了两次战争后,在社会上、政治上形成了民主自由的环境。不鼓励特权,不迷信权威。(5)普遍重视法律。为了限制个性发挥中损害他人的行为,有健全、严谨的法律体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较强,做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强调个人奋斗。强调在“个人自由”、“机会均等”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能力的发挥。注重个人兴趣的满足,追求经济效益,追求社会承认。
(二)中国是东方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主体结构是儒学与道学思想,儒学对政治、伦理的影响较大,而道学则对哲学、文学、科技的影响较大。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有以下特点:(1)浓厚的人情关系。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实体成员间,无私的爱和奉献,演化出了人情关系。集体主义和群体生存观念较强。有请客送礼的情谊,有互助报恩的良心,有谦让义气的友好,有安慰客套的面子,等等。由此产生了以人治为主、法治为辅的社会管理体制。(2)处事的中庸之道。基本含义是“过犹不及”、“礼之用,和为贵”(引自《论语/学而》),就是做事不走极端,要持久通行,实现中道,发挥人性的平衡,避免冲突和矛盾对立。(3)宽容下的和平稳定。乐天知命,顺从明君,厚德载物,宽容团结;使中国逐渐形成一个多民族融合共处的大家庭,使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地延续了下来。(4)重政务,轻技艺。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解决温饱之后,就是参与国家政治。善于在社会科学方面著书立说,推广思想。自然科学、技术、艺术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5)重义轻利的敬业精神。“存天理,灭人欲”,为了实现理想、成就事业,人们可以克制自己本能的欲望,而积极勤奋地工作,甚至舍生取义。认为物质利益的取得必须合理和有序,要“见利思义”、“义后而利”。社会尊重捐资办公益事业的人,尊重轻视个人利益、而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人,尊重坚持正义、扶助弱者的人。
(三)从美国文化价值观与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对照比较,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观点,也就是,其行为取向,以人的生物性本能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可否满足为依据;这种需求满足,是在人的生物性竞争本能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实现的。东方文化的价值观以群体观点为依据,认为只有通过人类社会群体协作,才能满足人的生物性本能需求和发展需求;群体协作可以互补其短、互容其长,比个人能力发挥能取得更多的利益。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有利于个人奋斗和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但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和政府管理。东方文化的价值观,有利于管理行为和群体协作奋斗,有利于和谐发展,但只能有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从总体上看,东方文化的价值观优于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它可以克服物质条件的不足;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例证。在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人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精神更是赢得了抗灾的巨大胜利。这说明,在相同的物质条件下,中国社会大大地优于美国社会。在国家管理中,政府一直在用国策弥补其价值观造成的不足;美国强化法制,中国鼓励民主。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