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的现场急救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多发伤与复合式的现场急救 急诊科 叶婷婷 内容提要 概述:定义 多发伤的特点 检伤分类方法 病情的评估与判断 实践要点:急救护理 一、概 述 多发伤:在同一致病因素作下,人体同时或相继 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复合伤:是指两种以上的致病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现代创伤以高能量的高发生率为特点,而高能量损伤使多发伤在创伤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多发伤常伴休克或迅速死亡,对创伤急救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果院前时间不太长,现场急救以基本生命支持为主。 伤情重、变化快 、 死亡率高 多器官功能障碍 、感染发生率高 休克发生率高 伤情复杂, 诊断困难, 易漏诊、误诊 并发症 低氧血症发生率高 多发伤 二、多发伤的特点 三、批量伤员分拣方法 危重伤 重伤 伤员分拣 A B 濒死伤 D 轻伤 C 伤情并不立即危 及生命,优先急 救在4~6小时内得 到有效治疗,可用黄色标记 已死亡、没有生还可能性治疗为时已晚的伤员,用黑色标记 适用于有生命危险需立即救 治的伤员, 用红色标记 所有轻伤, 用绿色标记 步骤 (一)初级评估:快速有序地检查伤员,确认有无可致命的危重情况并及时实施干预,分为首阶段和次阶段评估。其目的是: 确认是否存在致命性损伤并需要处理 1 明确潜在的损伤 2 判断处理伤员的优先次序 3 根据评估实施恰当的救护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改善 预后 4 四、病情的评估与判断 “ABCDEFGHI”口诀 首阶段评估 次阶段评估 ●A=气道(airway) ●F=跟进(follow up) ●B=呼吸(breathing ●G=关怀措施(give comfort) ●C=循环(circulation) ●H=病史(history) ●D=能力丧失(disability) ●I=检查(inspect) ●E=暴露(exposure) (二)重点评估 完成初级初级评估及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后,可基本掌握患者的伤情,但还应明确是否需紧急手术或留观。重点及详细检查受伤的身体部位或系统,以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及优先次序。 1.颅脑外伤 :意识状态、瞳孔、头面部体征、肢体运动感觉情况、辅助检查 2.颈部外伤:观察颈部外形与活动 3.胸部外伤:体检、胸部X线、CT、胸腔穿刺 4.腹部外伤:腹腔穿刺、体检、CT、超声检查等 5.泌尿系统损伤:超声、CT、膀胱镜、导尿 6.骨盆骨折:X线、CT 7.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详细询问病史、受伤方式、受伤时姿势以及伤后有无感觉及运动障碍 、x线、CT、MRI 8.四肢损伤的评估:局部情况、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筋膜间隔综合、脂肪栓塞综合征 (三)确立诊断 凡因同一伤因而致下列伤情两条以上者可确定为多发伤: 1.颅脑损伤 2.颈部损伤 3.胸部损伤 4.腹部损伤 5泌尿生殖系统损伤 6.骨盆骨折伴有休克 7.脊柱骨折伴有神经损伤 8.上肢肩胛骨、长骨干骨折 9.下肢长骨干骨折 10.四肢广泛撕脱伤 (四)持续评估 持续评估示评价患者对给予的治疗的反应和初步治疗后病情变化时所再进行的评估。其内容有: 气道、呼吸情况、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氧饱和度、清醒程度、皮肤温度、颜色及湿度、脉搏速率及强度、血压和尿量 五、实践要点: 现场急救: 1.迅速脱离致伤因子,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如心跳呼吸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对休克者予以抗休克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3.伤口的处理: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包扎伤口,对开放性气胸或胸壁塌陷致反常呼吸者需用大块棉垫填塞创口,并予以固定。 4.疑有颈椎损伤者应予以颈托固定,胸、腰椎损伤者应用平板或铲式担架搬运,避免脊柱的任何扭曲。 5.骨折须妥善固定,常用各种夹板或就地取材替代之。 6.对合并胸腹腔大出血者,需快速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7.离断指(肢)体、耳郭、牙齿等宜用干净敷料包裹,有条件者可外置冰袋降温。 8.刺入性异物应固定后搬运,过长者应设法锯断,不能在现场拔出。 9.胸外伤合并张力性气胸者应紧急胸穿减压。 10.有脏器外露者不要回纳,用湿无菌纱布包扎。 11.严重多发伤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转运原则: 1.创伤经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后方可转送。 2.途中继续给氧,确保静脉通道通畅。 3.必要时心电监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