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金融局工作总结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市金融局工作总结报告
一、20xx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分管市领导的带领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区市县的大力配合和全市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两条主线,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金融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一)扎实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金融业发展整体提速。全市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在东北地区率先双破万亿,分别达到11954亿元和10185亿元。金融业总资产突破2万亿,预计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占比近三年平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保持全国第十、副省级城市第六,东北地区首位。二是期货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出台期货人才扶持政策,支持大商所加快发展,全年上市焦煤、鸡蛋、铁矿石、纤维板、胶合板5个期货新品种,居全国商品期货交易所之首,实现交易量7亿手、交易额47.2万亿元,分别增长10.7%和41.5%,分别占全国商品期货市场的37.5%和37.3%,获评“中国最佳期货交易所”。三是要素市场实现倍增。新设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贵金属交易中心等7家交易场所,全市22家交易场所实现交易额2285亿元,增长88%。四是金融功能区发挥聚集效应。新设浙商产险大连分公司、齐鲁证券东北分公司等金融及融资服务类机构34家,2家升格为省级机构。五是金融总部实力增强。百年人寿跃升行业前20位,3家法人公司增资12亿元。六是区域性金融中心影响力提升。联合发布“第五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出版发行《大连金融业发展报告(2003—2012年)》和《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报告》。(二)攻坚克难,融资工作取得新成果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克服各种不确定因素和个别突发事件的影响,组织动员全市金融机构,实现融资2662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位居全省首位。一是多渠道融资再创新高。全市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票券融资、理财资金、信托资金、租赁等创新手段,全年多渠道融资1606.7亿元,增长 16.4%,是新增贷款余额的1.5倍。二是新增贷款平稳增长。积极克服信贷规模、贷存比限制、突发事件导致不良贷款上升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通过定期调度通报,逐月跟踪考核,开展信贷需求调查,组织项目对接,有效推进信贷投放。全年新增贷款余额1055.2亿元(如剔除不可比因素,可比口径新增 1101.4亿元),增长11.8%,位居全省第一。三是争取总部资源成果显著。推动市政府与平安集团、进出口行、民生银行总行战略合作。平安集团已有 60亿元资金到位,进出口行将大连分行升格为省级分行并设立航运金融专业部门,民生银行开设百家小区金融便民店。四是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取得实效。组织开展融资服务月活动,设立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等专业融资平台10个,成立小微企业合作社90家,互助基金规模达到11.4亿元,增长2.3倍。全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331.2亿元,增长20%,高于全市信贷平均增幅8.2个百分点;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亿元,超出省政府考核指标74.1个百分点,连续10年全省第一,支持了4055人创业式就业和126家小微企业发展;发放小额贷款131.5亿元,增长12.3%;新增担保额314亿元,在保责任余额303亿元。五是农村金融倍增计划扎实推进。细化考核指标及扶持政策,组织金融下乡,新设涉农地区金融网点40余个,新增涉农贷款275.8亿元,增长21.3%,高于全市信贷平均增幅9.5个百分点。推出全国首个风力指数海水养殖保险险种,新增育肥猪、奶牛、马铃薯等3个农险补贴险种,农业险种达到15个,提供风险保障29.3亿元,同比增长27%。(三)突出重点,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新三板”、四板、股权投资、债券市场为重点,积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一是启动四板市场。设立东北地区首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印发《推进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实施意见》(大政发[2013]27号),出台挂牌补贴政策,纳入工作考核。年内完成挂牌企业39家,托管企业56家。二是积极筹备 “新三板”。组织5次专题培训,推动17家企业完成挂牌申报,占全省81%,另有62家企业签署协议,24家企业完成改制。三是继续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走访调研拟上市重点企业21家次,协调解决海关、税收等相关问题,落实补贴政策。3家报会企业通过专项审核,1家公司增发融资40亿元。四是债券融资取得积极进展。加强与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上交所、深交所的合作,成功发行首支中小企业私募债,全年有39家次企业实现债券融资542.2亿元,增长 33.4%。五是落实股权投资业发展计划。争取扶持政策,组织项目对接,新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基金等12家股权投资机构,总规模113.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