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部分,心肌病,心律失常).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心电图教学
; 第一部分 临床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linical electrocardiography主要内容:1)心电图的产生 2)导联体系 3)心脏电轴 ; 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是心血管最基本的检测手段之一,最有利于以下2种情况的诊断
1)是分析心律失常的基本工具
2)也是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有力工具
对左、右房室肥大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优点是简单易行。
;除极状态;1)ECG产生;1)ECG产生;体表心电图记录到的除极波常与复极波方向一致,与单个细胞不同,心室除极从心内膜到心外膜,而复极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
体表心电图波形振幅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心肌质量、除极向量大小、界面组织特征和
厚度、电极和心肌的距离
2)心电图的偏移方向依赖电信号是朝向或离开
检测电极;传导系统与左右心脏;心房除极产生一个向左、向下、向后P波;心室除极(最先从室间隔开始、His束及其分枝以及 Purkinjehe 纤维网到达心室肌)产生一个向左、向下、向前的QRS波。;心脏电活动传导心脏表面的电流非常微弱,需要在体表安装至少2个电极板,并连接心电图机加以放大-记录出心电图,这种具体按放电极板并如何连接在电流计的阴极和阳极端,称为导联(Lead)
心电图的导联体系包括
标准导联
胸壁导联
加压肢体导联
横向和额面的导联;1.标准导联(Standard Lead);;2.胸壁导联;;2)导联体系;自心尖部向心底部方向观察,设想心脏可循顺或逆钟向转位:
正常V3或V4导联R/S大致相等,为左右心室过渡区波形;
V3或V4导联波形变为V5或V6波形,为‘顺钟向转位’
V3或V4导联波形变为V1或V2形,为‘逆钟向转位’
;3.单极加压肢体导联;;各导联的垂直和水平面观:肢体导联从垂直面观察心脏,胸导联从水平面观察心脏 ;4.额面和横面的导联;2)导联体系;标准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的解剖关系
II、III和 aVF: 心脏下壁或膈面
V1 to V4: 心脏的前壁
I、 aVL、 V5 和 V6:心脏外侧壁
V1 和 aVR:右房和右室腔
正后壁:V7 to V9; 四)心脏电轴
心电轴一般指的平均QRS电轴(Mean QRS Axis),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向量),代表了心室除极过程这一总的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
一般采用平均电轴与I导联正侧之间的角度来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离方向。
理论上心脏电轴可以位于180?和-180°的任何地方;心脏电轴的正常范围为- 30° 和 90°之间;
-30°被称为电轴左偏, 90° 被称为电轴右偏。
;3.心脏电轴;六轴系统(额面的6导联透影)显示心脏各个导联角度; 心脏电轴对下列情况有帮助
传导阻滞如左前分支阻滞
心室扩大如右室肥厚
宽QRS波心动过速如电轴异常提示室性心动过速
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
旁道前向传导如Wolff-Parkinson-White 综合征(也称预激综合征)
肺栓塞
;心脏电轴的计算方法有几种,虽然偶尔计算是非常困难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I和III导联QRS波主波方向。‘尖对尖向右偏、口对口向左走’(见479页);简单的目测法(I和III主波)‘口对口向左走’(计算数值为30度); 第二部分 正常体表心电图
The 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of body surface主要内容:1.心电图测量 2.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
3.儿童心电图特征;心电图以25?mm/s速度被记录在标准纸上, 这种纸又被分成大正方形,每一个5mm宽、相当于0.2?s 。每一个大正方形有5个小正方形,每一个小正方形宽 1?mm、等于 0.04?s--即以25?mm/s速度每个大正方形=0.2?s,每个小正方形=0.04?s(40ms).
整篇文章心电图波形时间均为0.04?s?=?1?mm?=?1?小正方形
;心电图机所记录的心电活动强度是用毫伏(millivolts mV )测量的,两条横线之间(1mm)代表0.1mV.
即一个大正方形=5mm(0.5mV),一个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