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制品的连接及胶接.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玻璃钢制品的连接及胶接
(一)概述
1.复合材料的连接特点
复合材料结构连接在复合材料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包复合材料元件(或组件)之间的连接,也包括复合材料元件(或组件)与金属元件(或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连接会增加结构重量,在连接处也容易发生破坏,还增加了制造困难,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应尽量减少连接数量。但是由于材料尺寸的限制,或者为了便于加工、便于运输以及开成等需要,在结构中没有连接又几乎是不可能的。
通常用于金属结构部件之间的两种主要连接方法,即机械紧固件连接和胶接连接也适用与复合材料的连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一般金属材料的区别是:强度和刚度是各项异性的,层间强度低。在连接部位的应力集中或应变集中严重,在此区域载荷重新分配的能力较弱,因而对连接区的内力和变形进行分析就变得非常重要。对复合材料的连接进行分析和正确设计,是保证结构连接成功的首要条件。
2.不同连接方法的比较
(1)机械紧固件连接的优点:
①抗高温和抗蠕变的能力大;
②连接强度分散性小;
③抗剥离能力大;
④易于拆卸、组合、检查。
机械紧固件连接的缺点:
①复合材料层合板开孔产生应力集中,承载能力降低,一般只能达到连接基板开孔时极限强度的20%-50%;
②接头重量较大;
③总的结构连接效率低。
(2)胶接连接
胶接连接的主要优点有
①不会因钻孔引起应力集中和纤维切断,不减少承载横剖面面积;
②与连接形式相同的机械连接件比较,在受力较小的次要结构上,胶接连接件能够减重约25%,在受力大的主要结构上,胶接连接件能够减重5%~10%;
③能够获得平滑的结构表面,连接元件上的裂纹不易扩展,密封性较好;
④大面积胶接成本低;
⑤可用于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无电偶腐蚀问题;
⑥加载后的永久变形较小;
⑦便于实现连接强度的优化设计。
胶接连接的缺点有
①连接元件表面需要仔细处理:
②强度分散性大,由于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胶接强度会逐渐降低;
③对胶接质量的无损探伤比较困难;
④在大多数性情况下是不可拆卸的。
(二)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技术
1. 复合材料结构特种紧固件
适于复合材料结构应用的各种特种紧固件有双金属铆钉、高锁螺栓、螺栓、铆钉、复合材料螺栓等。
2.复合材料制孔工艺
在复合材料构件的连接中,机械连接占据着主要地位,因此,当复合材料构件装配时,需加工出成千上万个紧固件孔,紧固件孔不仅数量多,质量要求高,而且要求高,而且难度大,是复合材料加工中最难的加工工序之一。由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主要特点是层间剪切强度低,这就使得钻孔中的轴向力容易产生分层和出口端的分层,如不加以防范,会导致昂贵的复合材料构件的报废。
(1)制孔质量标准
在装配生产中发现,即使工艺过程十分小心,但制孔缺陷仍无法避免。由于制孔质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强度有较大影响,所以确保装配过程中的制孔质量对复合材料结构性能至关重要。我国根据国外己有的制孔质量标准,制定出了适于我国现有材料、工艺条件的制孔质量标准。
(2)先进制孔技术
复合材料制孔技术的最新进展是,一方面采用聚晶金刚石(PCD)钻头进行高速(1500r/min)钻削,以取消钻孔过程中的支撑垫板,提高制孔质量和刀具寿命;另一方面对结构中出现的复合材料与金属(如钛合金)叠层材料的钻孔开发了啄式制孔和自适应制孔技术。
3.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的一般设计原则
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的一般设计原则是:
(1)满足连接强度要求;
(2)连接系统重量轻;
(3)便于加工、装配和维修;
(4)满足抗电化腐蚀的要求;
(5)满足接头的可靠性和疲劳寿命的要求;
(6)满足破损-安全要求;
(7)考虑适用环境的影响和要求;
(8)连接系统的成本要低。
4.机械连接工艺
适用于复合材料结构的专用结构件在安装时必须满足一些特殊要求。只有这样,机械连接在复合材料结构中应用才有可能。
(1)螺接工艺要求
①紧固件与孔的配合,要求达到H8/f8,孔与板的垂直度偏差在2°以内。
②复合材料构件表面斜度超过5°时,必须使用特制倾斜度的垫圈。
③除非传力件(如电缆导管夹子、垫板等),螺栓的螺纹部分不允许在孔的挤压部位。
④在连接部位,特别是潮湿部位安装高载紧固件,一律采用湿装配。湿装配时,孔内或紧固件应涂密封胶,允许螺纹上密封胶,螺母必须在胶的施工期内上紧完毕。紧固件内(如螺母与螺栓)或紧固件与板之间存在较大电位差时,也应采用同样措施。
⑤多钉连接安装时,不宜逐一的将单个螺栓一次拧紧,而应均衡,对称的将所有螺栓分若干次拧紧,直至达到规定的拧紧力矩值。对缝内密封的螺栓,需分两次拧紧,初次拧紧必须在密封剂活性期内完成,重拧必须在初次拧紧后20分钟内进行,两次拧紧需在密封材料施工期内完成。
(2)铆接工艺
由于复合材料(特别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延伸率小,层间强度低和抗冲击能力差的弱点,一般认为不宜进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