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技巧__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和美国要想统一思想,必须都改变一些 中医和西医要想统一成现代医学模式,也必须都改变一些 应该如何看病才是现代医学模式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在中国) 现代医学对中西医结合诊病的要求 1、熟悉西医基础——理解微观变化 2、历练全科医生——了解生命状态 3、西医指南治疗——部分循证医学证据 4、中医辨证补充——掌握宏观发展 5、西医方法治病——提供法律保护 6、中医诊疗预后——显示中医神奇 中西结合怎么看病 1 收集病历问诊、查体、初步实验室检查 2 归纳总结、鉴别诊断 3 初步西医诊断 4 提炼中医特点 5 中医诊断 6 西医药治疗 7 中医药治疗 现代中医(中西结合)看病技巧 有目的的全面而细致观察(望、闻、切) 有目的的巧妙沟通(问) 有清晰思路鉴别诊断(查) 用西医诊断的思路尽量一元化解释病症 用中医诊断的思路尽量一证候解释病症 用最新西医指南进行首选治疗 用中医辨证体系、中医方法补充治疗 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 ——史迈尔(英国作家) 仔细观察的态度+以生命本身为中心的思辨方法+扎实的中、西医理论知识+高尚的医德=优秀的医生(生命工程师) 观察永远是引导失败和成功的第一步 中西医结合观察病人的方法 中医传统的四诊方法 望闻问切 西医病历采集方法 问+视触叩听:生命体征+西医查体+实验 室检查 中西医结合入院病历链接 中医四诊内容 中医四诊: 望诊 望色、望神、望形体形态、望排泄物、望舌 (内窥镜检查结果) 闻诊 闻气味、听声音 问诊 问所苦、问病史、十问歌 切诊 触病灶、触温凉、诊脉 望诊的深入 十问歌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基础上写成《十问歌》,清代陈修园又将其修改补充: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西医病历采集方法 问诊 问诊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为何要重视问诊? 1、问诊室医生与患者交流的主要手段(搞对象) 2、问诊对者尤为重要(容易掌握) 3、大部分疾病通过问诊即能作出诊断 如感冒——一般规律——主要症状——诊断 二、问诊应该达到什么目的? 1、了解疾病全过程 疾病间的联系:饮食不节——泄泻,情急不疏——眩晕,起居房事——腰痛 2、抓住主要矛盾 提炼主诉——结合观察,如外伤,胸痛 3、排除干扰因素、核实临床表现 困倦——疲劳——与活动关系 4、从侧面提供借鉴 已有诊断治疗——疗效——参考 5、提供心理帮助 问诊目的 一、问诊对象 问诊对象:病人、陪诊者(知情人) 首先了解患者一般信息 姓名: 出生地: 性别 现住址: 年龄: 工作单位: 婚姻: 入院时间: 民族 记录时间: 职业 叙述者: 发病节气: 二、问诊的方法 1、问诊前先进性过渡性交谈 2、问诊一般由主诉,逐步深入进行,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3、问诊一般先有简单问题开始,待病人心情较稳定后,再问需要思考和回忆才能回答的问题 4、智慧的打断病人诉说、回到诊断性问诊的逻辑轨道上 三、注意事项 1、环境;安静适宜,必要时相对保密 2、态度:和蔼可亲,严肃认真,精力集中,细心耐心 3、用语;通俗易懂,不用术语 4、避免资料片面失真:避免暗示、套问病人、不可诱问、逼问, 5、避免惯性思维和片面思维 6、重视主诉、问辨结合 问诊提炼内容(一)——主诉 一、何谓主诉 当前所苦——主要矛盾——就诊动机 ——痛苦(方式)+持续时间+加剧时间、主要伴随症状 (一)主诉的确定 主诉往往是最先表述的症状,但患者最先描述的不一定都是主诉 1、病情的复杂性 2、疾病的不典型性 3、患者的感受、耐受性、表达能力 (二)主诉的意义 1、提示病情的轻重缓急 2、确定询问或检查的主次 3、确定病种和辨别病位和病性的主要依据——确定进一步查体和检查的方向 4、决定现病史与既往史书写的内容 (三)主诉的书写要求主诉的书写,要求抓点突出,高度概括,简明扼要 1主诉只能写症状或体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