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乳房肿瘤基础知识课件.ppt

发布:2023-07-04约2.82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房肿瘤 1. 乳房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高发年龄是20~25岁青年女性 病因: 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 20~25岁青年女性雌激素的过度刺激 1. 乳房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临床表现 无痛性单发肿块,无明显自觉症状 质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 肿块增大缓慢,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并无影响。 腋窝淋巴结无肿大 1. 乳房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手术切除是治疗纤维腺瘤唯一有效的方法 应将肿瘤连同其包膜整块切除 送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2 .导管内乳头状瘤 (Intraductal papilloma) 临床表现: 多见于经产妇,40~50岁为多 无自觉症状,偶可触及的肿物, 常因乳头溢液污染内衣,呈血性、暗棕色或黄色液体。 2 .导管内乳头状瘤 (Intraductal papilloma) 治疗: 手术为主 对单发的乳管内乳头状瘤应切除病变的乳管系统 常规进行病理检查 3 .乳房肉瘤 (breast sarcoma) 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包括 中胚叶结缔组织来源的间质肉瘤 纤维肉瘤 血管肉瘤 淋巴肉瘤等。 分叶状肿瘤较为常见,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 3 .乳房肉瘤 (breast sarcoma) 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体积可较大 有明显境界,皮肤表面可见扩张静脉。 多数情况下肿块移动度好。 腋窝淋巴结转移很少见 远处转移以肺、纵隔和骨转移为主。 3 .乳房肉瘤 (breast sarcoma) 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 常规病理检查 放疗或化疗的效果尚难评价 4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 4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病因 年龄及雌酮、雌二醇升高 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不孕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 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 营养过剩、肥胖、脂肪饮食、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 4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病理类型? 非浸润性癌 导管内癌 小叶原位癌 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未伴发浸润) 浸润性癌 特殊类型 非特殊类型 乳头状癌 髓样癌 小管癌 腺样囊性癌 粘液腺癌 大汗腺样癌 鳞状细胞癌 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导管癌 硬癌 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单纯癌 腺癌 其他罕见癌 4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转移途径 1.局部扩展 2.淋巴转移 (1)同侧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2)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 3.血运转移 早期乳腺癌已有血运转移。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骨、肺?、肝。 4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 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 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 边界不清,移动度差。 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 4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随着肿瘤增大,累及Cooper韧带:“酒窝征”。 癌块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4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临床表现 (晚期表现) 侵入胸筋膜、胸肌,以至癌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 侵入皮肤,现多数小结节,彼此融合。 有时皮肤可溃破而形成溃疡,常有恶臭,容易出血。 腋窝淋巴转移。肿大淋巴结质硬、无痛、可被推动;有时会融合成团。 乳腺癌转移至肺、骨、肝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特殊形式乳腺癌 湿疹样乳腺癌(Paget’s disease) 炎性乳癌:乳房红、肿、增大,无肿块 4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诊断 体格检查 影像学评估:B超,钼靶,MRI 术前穿刺病理活检 4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乳腺癌彩超及钼靶 B超 钼靶 4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国际抗癌协会建议的T(原发癌瘤)、N(区域淋巴结)、M(远处转移)分期法: T0:原发癌瘤未查出。 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T1:癌瘤长径≤2 cm。 T2:癌瘤长径2 cm,≤5 cm。 T3:癌瘤长径5 cm。 T4:癌瘤大小不计,但侵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炎性乳腺癌亦属之。 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 N2: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