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力.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G+ 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力
导语:工业互联网解决的是人、机、物的全面互联, 5G 为工业互联数据流动提供了重
要无线网络保障,而工业互联网也为 5G 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更多信息尽在振工链 。
全球 5G 进入商用部署关键期,我国也已于去年正式发放 5G 商用牌照,在 5G 网络、
应用、模式、业态等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我国是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双重优势叠加,发展
工业互联网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5G 赋能工业互联网是支撑制造业高质
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央视网消息:专家指出,首个 5G 智能电网不仅为传统电力系统智慧化转型、规模商用
起到了示范效应, 5G 与电力行业的融合经验也将被复制到其他“ 5G+ 工业互联网”领域。
工业互联网解决的是人、机、物的全面互联, 5G 为工业互联数据流动提供了重要无线
网络保障,而工业互联网也为 5G 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 5G+ 工业互联网”目前主要应
用在工业设计、制造、质检、运维、安全等关键环节,形成了无损检测、远程维护、无人巡
检等典型应用场景。目前,全国在建 5G+ 工业互联网项目已经超过 600 个,更多信息尽在
振工链 。
5G 用于工业互联网的例子
5G+ 超高清视频: 随着技术的发展,超高清视频已经不再局限于监视,录像,回放等
传统功能,对视频流的清晰及流畅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工业环境下高清视频的主要应用是:智慧园区的安防,人员管理等场景。
通过 5G 将采集的监控视频 / 图像实时回传,结合边缘计算( MEC )统一监控平台,实
现人员违规,厂区环境风险监控的实时分析和报警,提高作业安全性。
在超高清采集分析的技术上, 经过人工智能的分析, 视频应用逐渐向字符识别, 人脸识
别,视觉定位, 行为分析, 物体识别, 物体测量, 物体分拣等智能化发展, 也就可称之为 「机
器视觉」。
到了这个层次, 5G+ 机器视觉就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的某些环节了。
5G+VR/AR :VR 需要超高带宽和时延才能让人虚拟现实的感受更真实, 而 AR 对带宽
和时延的要求相对来说宽松一些 ,更多信息尽在振工链 。
VR 由于沉浸,交互和构想这三大特点,在工业互联网中的主要应用是虚拟装配,虚拟
培训,虚拟展厅等场景, 720 °全景的展示让人身临其境,信息传递更丰富而直观。
AR 则融入到了工业制造的交互,营销,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和服务等多个环节。
比如,通过 AR 远程协助,专家可远程在 AR 眼镜中实时标注设备状态和操作方法,实
现了现场人员和远程专家等零距离沟通。
5G+ 无人机: 工业级无人机可以通过 5G 进行远程操控, 并进行实时高清视频回传, 可
用于智慧园区的 24 小时不间歇,无死角的安防,或者恶劣环境下的设备巡检等场景。
5G+ 远程控制: 在工业环境中,很多场景不适合人进行作业,比如高位,高空,有毒
等恶劣环境,这就需要远程控制。
远程控制不但需要超高清视频的回传,还需要极低的时延和可靠性。 5G 正好可以满足
这些方面的要求。
在上述几种应用场景中, 5G 与超高清视频的融合应用已进入成熟期,将成为 5G 在工
业互联网领域的第一批应用场景。 5G+VR/VR , 5G+ 无人机以及 5G+ 机器视觉等应用已进
入高速发展期,经济价值逐渐显现,未来将成为 5G 在工业互联网的主流应用场景。
未来, 5G+ 远程控制等应用还将涉及工业核心控制环节,目前还处于探索期,还有待
进一步的测试验证 ,更多信息尽在振工链 。
5G 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制造业创新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新模式转变:
智能化生产。 利用先进制造工具和 5G 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对生产流程进行智能化改造,
实现数据的跨系统流动、采集、分析与优化,完成设备性能感知、过程优化、智能排产等智
能化生产方式。
网络化协同。 5G 技术赋予协同制造新内涵。企业借助大数据和工业云平台,发展企业
间协同研发、众包设计、 供应链协同等新模式,能有效降低资源获取成本, 加速从单打独斗
向产业协同转变。网络化协同包括协同研发、 众包设计、 供应链协同等模式,为传统企业高
效、便捷、低成本地实现创新开辟新渠道 ,更多信息尽在振工链 。
个性化定制。 5G 的大带宽、低时延、可靠性特点,提升了产线的柔性程度和灵活性,
助力柔性化生产的大规模普及。一方面, 5G 网络进入工厂,在减少机器与机器之间线缆成
本的同时, 利用高可靠性网络的连续覆盖, 使机器人在各场景中不间断工作、 工作内容平滑
切换。另一方面, 5G 可构建连接工厂内外的人和机器为中心的全方位信息生态系统,实现
实时信息共享。让客户参与到企业的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并实时查询产品状态信息。
服务化延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