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pdf
几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
性效应研究的开题报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是指那些
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它们长期存在于环境当中,具有较强的毒性和
较高的生物蓄积性,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
POPs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已被列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斯德
哥尔摩公约》中,成为全球范围内治理污染问题的重要议题。
斑马鱼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动物,在药物筛选、环境毒理学、发育生
物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短,发育过程与人类胚胎
发育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是研究毒性效应的理想模型动物。近年来,
针对POPs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单
种有机污染物的毒性研究,对于POPs混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研
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在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暴露不同种类POPs
混合物的方式,探究不同组分POPs混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及致
畸机制,为POPs混合物的环境风险评估和防治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
1.实验方法
选取3种典型的POPs混合物,分别为聚氯联苯(PCBs)、有机氯
农药(OCPs)、溴代二苯醚(BFRs),将它们以不同比例混合,制备成
3种POPs混合物,分别是PCBs+BFRs,OCPs+BFRs,
PCBs+OCPs+BFRs,并在斑马鱼发育胚胎期(2小时~48小时)进行溶
剂暴露实验。暴露后,观察斑马鱼胚胎的存活率、心脏发育、肌肉发育
等指标,并通过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手段,探究不同组
分POPs混合物的毒性效应及致畸机制。
2.实验方案
(1)斑马鱼培育:选用斑马鱼成年鱼,以摄食优质饲料为主要饲养
方式,控制水质温度在26℃左右,进行繁殖。
(2)POPs混合物制备:选择代表性和典型的POPs混合物PCBs、
OCPs、BFRs,按不同比例混合,制备成3组POPs混合物。
(3)实验暴露:选用不同浓度的POPs混合物,并以DMSO为溶剂,
将POPs混合物溶解后加入培养水中,在斑马鱼发育过程的不同时期(2
小时~48小时),暴露不同处理组斑马鱼胚胎。
(4)研究指标:观察暴露后斑马鱼胚胎的存活率、心脏发育、肌肉
发育等指标,并采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法分析不同
组分POPs混合物的毒性效应及致畸机制。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预期能够探究不同组分POPs混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
效应及致畸机制,并对混合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评估和防治提供参考。最
终成果将呈现在国内外权威科技期刊上,并应用于环境风险评估及环境
污染治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