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 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3年5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能力,通过探究功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简单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在知识方面,学生对力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关于功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功的理解。在素质方面,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正在形成,需要通过探究活动来激发。
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这些习惯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物理课程的学习。此外,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态度和动机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对物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实验器材(弹簧秤、滑轮组、小车、斜面等)
-教学PPT
-物理实验室
-教学视频片段
-物理学习软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出问题“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物体移动,是什么让物体移动的呢?”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回顾旧知:回顾之前学习的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强调功的计量单位是焦耳(J)。
-举例说明:举例说明功的计算,如推车时,通过的力量与车移动的距离相乘得到所做的功。
-互动探究:
-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下会有功的产生。
-活动2:进行实验,使用弹簧秤和滑轮组,让学生亲自测量力与距离,计算所做的功,并记录结果。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题目包括计算功的大小、判断力是否做功等。
-教师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4.应用拓展(约20分钟)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生活中的案例,如爬山时做功的计算,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功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来减少人力做功。
5.总结反馈(约10分钟)
-学生总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强调功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约5分钟)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结束语(约5分钟)
-强调功的概念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物理学的美妙。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相关物理学家的介绍:介绍牛顿、伽利略等对力和功的概念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
-功的原理在工程和科技中的应用:探讨功的原理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实际应用,如机械设计、能源转换等。
-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收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摩擦力做功、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换等。
-物理实验拓展:介绍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量不同斜面做功的实验,比较不同材料对功的影响等。
-物理学科竞赛题目:提供一些物理学科竞赛的相关题目,让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物理问题。
-相关物理定律和公式:介绍功率、能量守恒定律等与功相关的物理定律和公式。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与物理相关的科普书籍和文章,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观看教学视频:推荐学生观看一些优质的物理教学视频,如功的概念讲解、实验演示等。
-参与科学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科普活动,如科学讲座、实验竞赛等。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家中或实验室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亲身体验物理学的乐趣。
-成立学习小组:建议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共同探讨物理问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物理论坛等,进行自主学习。
-定期讨论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物理主题的讨论会,分享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制作,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板书设计
1.功的定义与计算
①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