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灾后农房重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灾后农房重建
政府指导的所有重建农房,节约用地,节约资源,节约费用,处处为受灾群众的利益着想。且又科学,抗震性能强,设计理念均考虑到了农民生活、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过去的房屋相比较,现代化元素多了,文明程度提高了,生活生产更舒适方便,与城市的单元楼没有多少差别,但空间、环境却更优越。很多已修好的农房,看过去就象一幢幢乡间别墅,别提有多美。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重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关键是解放思想和实践,把解决现实中最突出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四川广元市在灾后重建中,通过农房重建,成功地诠释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魅力。
广元灾后农房重建,成为四川全省 靶子 四川地震灾区加快灾后重建,城乡房屋重建是重点,而农村房屋重建又是重中之重。
5?12 特大地震,由于农村住房多沿袭传统建房模式,科学含量低,质量无标准,建筑材料落后,给农村住房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四川全省农村需要重建的房屋就高达120万套,连最偏僻欠发达的广元市需要重建的农房也达到了195950套。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灾后重建要提速,地震灾区纷纷纷加快了农房重建的步伐。虽说灾区干部群众对加快灾后农房重建信心足,决心大,但摆在面前的困难的确不小。政策补贴有限,加上建筑材料涨价,建房成本高,资金缺口大,特别是重灾区贫困地区的农民,生产资料几乎全部丧失,不可能靠自己的能力重建。处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农村地区,地质差异大,建什么样的房,怎样建,也考验着农房重建的速度和质量。
而属于重灾区的广元市,在灾后农房重建中却是春风得意,不仅把完成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的时间缩短到2017年底,还承办了全省两次农房重建现场会,成为四川省加快农房重建的学习榜样。纵观广元市加快农房重建的成功做法,无一不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收获,无一不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房重建的结果。
以人为本,把灾后农房重建放在首位 5 12 地震灾难发生后,中共广元市委和政府的目光就盯在了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上。朝天区李家乡是广元第一个开始建永久性住房的乡镇,地震没过半月,就帮助40余户农民建房。市委考虑到,要调动农民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积极性,需安居才能乐业,不解决好受灾群众的衣食住行,谈灾后重建就是空谈。市委及时调整思路,召开常委扩大会,推广朝天区李家乡经验,部署全市农房重建工作,广元的灾后重建工作在抗震救灾阶段就由农房重建拉开序幕。
思路正确,理念超前,合民意,得到了省委的肯定和支持。但在一片废墟上建起永久性住房,又谈何容易。这个时候,国家的补助政策没出台,受灾农民家毁人亡,幸存者只是孑然一身,地方财政又多是吃饭财政。必须先要让受灾群众安居、安心、放心,是广元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办法总比困难多,最先启动农房重建的地方,利用原址、旧材料、放宽林木砍伐政策方式,采取了捐钱、借钱、垫钱、欠钱、联合建房等形式,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动工开建,让失去房屋的农民有想头,有奔头。
在加快灾后农房重建中,市委、市政府为满足受灾农民早日住进新房的心愿,不仅把国家补贴的农房重建资金按时按量发放到重建户手上,还从有限的地方财政中挤出钱来加大农房重建投入。对农房重建的征地、税费、贷款、建材等,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急农房重建户之所急,想农房重建户之所想,最大能力地为农房重建户分忧解难,降低建房成本。市委、市政府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款捐物,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作用,缓解农房重建中的资金困难。
以人为本的灾后重建建房先行的思路,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人性化执政本质,最大限度地释放了生产力因素,调动了受灾群众重建新家园的积极性。灾区农村群众出现了投身灾后重建的空前积极性,冒着余震的危险把成熟的庄稼收割回家,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栽下来年的希望。该打工的踏上了放飞理想的征途,重组家庭的开始共同培育未来,继续调整产业结构不忘走现代农业的金光大道。广元市的农房重建之路,夯实了信心,筑起了希望。
生态建房,成为可持性续发展的亮点 灾后农房重建,不只是搭个遮风避雨的窝,而是奔向幸福生活的起点,扬帆破浪走向明天的码头。广元市的决策层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付诸了行动。在农房重建中,他们既注重实用,又着眼长远,首先想到的是给重建户一个长久的生存环境,发展环境,致富环境。市委书记罗强在急重灾区青川一再叮咛:
你们要因地制宜选择建房模式,要把灾后农房重建与乡村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建设出美丽富饶的新农村。
一席话,句句说到了灾区干部群众的心坎上。
青川县农房重建突出川北民居特色,打造生态旅游走廊。竹园镇三郞村农房建设小区规划30户钢木结构房,目前进度超过三分之一。竹园镇副镇长唐艳介绍说,这儿离绵广高速出口不到半个小时的路程,又是去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国家级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