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doc

发布:2023-11-17约1.6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 《庐山的云雾》 执教教师 梁彬 学校名称 信阳息县岗李中心校 学科 语文 学段 三年级 一.内容分析 《庐山的云雾》运用比喻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2、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学资源 及环境准备 教具:课件 资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回顾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1)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2)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把它找出来,读一读。 3、生汇报: (1)此段围绕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写的 (2)庐山云雾的特点用一个词来形容:千姿百态 4、再读读这些句子,你最喜欢哪句?说说理由。 5、作者把不同的云雾比作帽子、玉带、大海、天幕,这些动人的语句让大家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这么美的语言不读太可惜了。 6、我们不仅在读中可以感受美,还可以在课外时间用笔画出美。 7、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除了千姿百态,还给人什么感受呢?读读第三自然段便知。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自主解决问题: (1)你从这段中又发现了云雾的什么特点?读文划出云雾变化的句子。 (2)读中想象还有哪些变化? 3、“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觉得云雾怎样?(变化快) 4、你还从哪些词体会到云雾变化得快?  5、这段我们应该怎样来读?  6、“瞬息”是说快,那“万变”是说变化的样子多,想象一下云雾在哪又变成了什么样子?看视频展开想象   (大胆、丰富的想象是对文章内容的补白。)  7、学生交流  8、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将庐山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由赞叹。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为什么庐山令人流连忘返?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 五、写法拓展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都以中心句起头,其他几句围绕中心句展开具体叙述,这就是“总分”结构,今后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写写身边的景物。 冬天天气真冷。---------------------------------------------。 下课后活动场真--------。------------------------------------。 六、总结延伸 1、庐山的秀闻名天下,庐山云雾的神奇令人流连忘返,古今多少文人赞颂庐山,同学们想到那些诗句,从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2、欣赏五岳图片,激发学生收集兴趣。 七、作业   1、学习“总分”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2、背诵课文 老师激趣 播放视频 组织交流 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抓关键词 师示范读 指导遣词造句 指导写法 展示图片 美美的读 带着问题读文 汇报交流 品 读 自读自悟 展开想象 品读感悟美 自由交流 妙笔生花 激发情感 复习 读中有悟 培养想象能力 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像 帽子、玉带、大海、天幕……   瞬息万变 轻烟、银河、白马、冰山……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注重老师范读,引发学生情感。 2、注重指导学生品读美文,读中对话文本,读中感悟。 不足之处: 内容多,时间紧张 学生交流表现较少 对写景写感想的写作手法指导不到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