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学—常见皮肤病的治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皮肤病学的基本内容 皮肤的组织学 皮肤的生理特点 皮肤的病理变化 皮肤的症状和诊断 常见皮肤病 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 皮肤的组织学 ◆皮肤 由三部分组成,由外往里依次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和皮肤附属器官。 ◆ 皮肤附属器官 毛发、毛囊、汗腺、皮脂腺与指(趾)甲等。 皮肤的生理特点 1. 屏障作用 2. 感觉作用 3. 调节体温作用 4. 吸收作用 5. 分泌和排泄作用 6. 黑素的生成和代谢作用 7. 上皮角化作用 皮肤病的症状及诊断 一、症状 (一)自觉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与皮肤病性质、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患者个体持异性有关。主要有痒、痛、烧灼、麻木等感觉。其它还有刺痛,异物感,对温度及接触异物的易感性增加或降低等。 (二)他觉症状:即皮肤损害,是指可以被他人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上所呈现的病变,亦称皮疹。皮疹可以分为原发疹及继发疹两种。 常见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 ●发病部位分类 ◆体癣-头癣、手癣、足癣、股癣等 ◆甲癣 真菌性皮肤病 ● 病因 1.接触致病菌 2.个体存在致病菌生长的温床 3.不注意个人卫生 4.个体抵抗力弱 5.环境因素影响 真菌性皮肤病 诊断方法: 1、症状:搔痒(钻心的痒)等 2、体征:脱屑、红斑、糜烂、角质层增厚等 3、刮片显微镜下观察,检出真菌 ●外用 常用药物:达克宁霜、派瑞松乳膏、美克乳膏、采乐洗剂、酮康唑喷剂或水杨酸溶液等 用药指导 一、用药原则: 1、足量,坚持用药,症状和体征消失后还要继续用药1~2周 2、针对不同体征用不同药物,不能盲目用药。 用药指导 三、内服药(范围广、顽固难治、出现并发症) 1、合并多处癣菌感染,范围广:灰黄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斯皮仁诺)、氟康唑、特比萘芬等内服,加上外用药。 2、顽固难治:甲癣。光用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亮甲,灰甲止),需用内服药。可建议患者合并用药。 3、出现并发症时:急性蜂窝组织炎,急性淋巴管炎。 总 结 皮肤真菌病易发难治,治好后又容易复发,需要坚持治疗。 皮肤真菌病有很强的传染性,既能自身传染,也能传染给他人,要注意隔离感染。 用药方面要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不能盲目。 注意个人卫生和增强个体抵抗力有助于治愈。 病因 各种病毒引起 ◆乳头瘤病毒-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 ◆疱疹病毒 (1)单纯疱疹。 (2)水痘、带状疱疹。 ◆麻疹病毒:麻疹 治疗 1、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或阿昔洛韦注射、内服、外用 高毛利商品的应用 1、真菌性皮肤病 手足癣:外用:美克+足清或癣清 内服:斯皮仁诺、里素劳、复合维生素 甲癣: 外用:灰甲止 内服:斯皮仁诺、里素劳、复合维生素 皮肤病用药归类 1、抗真菌类 2、抗病毒类 3、抗过敏类 4、抗细菌类 5、缓解症状类 总 结 1、皮肤病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类疾病 2、皮肤病的病因复杂,多数难以彻底治愈 3、皮肤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单一治疗难以见效 4、皮肤病用药品种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了解了发病的原因和特点,就能正确的应用药物 5、结合我们的高毛利品种,我们能达到疗效和效益的双赢 病毒性皮肤病 3、禁忌 皮质类固醇激素类(皮炎平等):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卤米松等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包括 接触性皮炎、湿疹、遗传过敏性皮炎、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丘疹性荨麻疹、药疹等。 湿 疹 荨麻疹 接触性皮炎 药疹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湿 疹 病因:过敏反应、合并真菌或细菌感染、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肠道疾病、新陈代谢异常等有一定的关系 自觉感受:瘙痒为主,夜间痒甚,影响睡眠,挠抓后易合并感染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湿 疹 分型:急性、亚急性、慢性 多发部位:耳部、乳房、手部、小腿、阴部、肛门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湿 疹 发病特点:首先急性发病,后迁延反复,逐渐转为亚急性和慢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