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单片机第7章_输入和输出资料.ppt

发布:2016-11-30约字共8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采用I/O接口的必要性 1、CPU和外设间数据传送有如下特点: 1)外设种类繁多。机械式、机电式、电子式 … 2)外部设备工作速度差异很大。慢速设备:开关、键盘等;中速:打印机;高速:磁盘等。CPU无法按固定时序协调各方的工作。 3)外设数据信号多样化。电压信号、电流信号、数字量、模拟量等。 第七章 输入和输出 7.1 并行I/O口的概念 7.2 MCS-51内部并行I/O口 7.3 MCS-51并行口的扩展 第七章 输入和输出 7.1 并行I/O口的概念 7.2 MCS-51内部并行I/O口 7.3 MCS-51并行口的扩展 数据在DB上停留时间十分短暂。 总线隔离技术:任一时刻,只允许一个数据源使用数据总线。其余数据源都和数据总线隔离。 用作接口电路的基本电路 锁存器 三态缓冲电路 集电极开路门(OC门) (两个以上OC门输出端用导线 直接相连,实现 “线与”功能) MCS-51使用统一编址的方式 MCS-51单片机有片内I/O接口和扩展I/O接口。 片内I/O接口寄存器在SFR中,使用片内数据存储器空间。 扩展I/O接口使用片外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 输出指令: 输入指令: 片内寻址:MOV P1,A MOV A,P1 片外寻址:MOVX @DPTR,A MOVX A,@DPTR MOVX @R0,A MOVX A,@R0 CPU与外部设备间的数据传送在程序控制下进行的一种方式,分为条件传送和无条件传送。 ①硬件查询电路 设置状态锁存和数据锁存电路。 大多数时间计算机与外设并行工作,计算机不必因等待而浪费资源。当外设准备就绪,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CPU暂停当前程序,执行I/O操作。当I/O操作结束,CPU仍继续被中断的工作。大大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第七章 输入和输出 7.1 并行I/O口的概念 7.2 MCS-51内部并行I/O口 7.3 MCS-51并行口的扩展 7.2 MCS-51内部并行I/O口 51单片机内部有四个8位并行I/O端口。 P0口:分时提供低8位地址和作8位双向数据总线。 P1口:通用I/O口。 P2口:分时提供高8位地址。 P3口:多功能口,第一功能做通用I/O口,多用于第二功能。 第七章 输入和输出 7.1 并行I/O口的概念 7.2 MCS-51内部并行I/O口 7.3 MCS-51并行口的扩展 7.3 MCS-51并行口的扩展 I/O口扩展芯片主要有两种: 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A、8155等) 不可编程接口芯片(TTL、缓冲器电路等) 可编程I/O扩展:具有状态寄存和命令寄存的功能,通过软件编程方式,确定扩展芯片的工作方式。 典型芯片:8255A,8155。 并行接口芯片8255A 8255A是Intel公司生产的标准外围接口电路。采用单一+5V电源供电,具有40条引脚。 三个端口A、B、C,A、B是单纯的数据口,C口既可作数据口,也可作控制口。 C7-4控制A口,合称A组; C3-0控制B口,合称B组。 数据线 D7-D0,PA7-PA0, PB7-PB0,PC7-PC0。 寻址线 片选信号CS A1和A0四种组合分别选择A、B、C和控制寄存器。 控制线 读信号(CPU对8255A读操作) 写信号(CPU对8255A写操作) reset(复位) 电源线 单一+5V电源。 8255A主要特点: 具有多种功能的可编程并行接口电路芯片 最基本的接口电路:三态缓冲器和锁存器 与CPU间、与外设间的接口电路:状态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 还有端口的译码和控制电路、中断控制电路 分3个端口,共24个外设引脚 共三种输入输出工作方式 1. 外设数据端口 端口A:PA0~PA7 A组,支持工作方式0、1、2 端口B:PB0~PB7 B组,支持工作方式0、1 端口C:PC0~PC7 仅支持工作方式0 A组控制高4位PC4~PC7 B组控制低4位PC0~PC3 2.与处理器接口 8255A的工作方式 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 适用于无条件传送和查询方式的接口电路 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方式 适用于查询和中断方式的接口电路 方式2:双向选通传送方式 适用于双向传送数据的外设 适用于查询和中断方式的接口电路 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 两个8位口PA、PB和两个4位口,输入输出的任意组合。 适用于无条件数据传输。也可以对C口进行位操作,以C口某一状态,实现查询方式数据传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