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单元 感受真情
6、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过程与方法:
在两首古诗的对比朗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迁移学法、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感情和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体会乡情和友情的真挚情感,体会爱所蕴涵的魅力和价值。并学会关爱他人,以人为善。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有关古诗的课件、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贺知章和李白的诗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再设计及教学随笔 一、回忆旧知,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古诗吗?(齐背)
2、交流贺知章和李白的诗篇。
3、师: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两篇贺知章和李白的诗。(学生开始交流)
4、揭示课题《回乡偶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 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引入新课,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并通过学生亲自搜集资料介绍诗篇这个环节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小组内读古诗,教师指名读。
3、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回乡偶书
师示范读
学生自由读
问:读完后,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小组内说一说。(开始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明白的地方可能有:
我知道贺知章是小时候走的,老了才回来的;
我知道他的口音没变呀;
我知道儿童和他相见却不认识;
我还知道小朋友笑真问他从什么地方来;(其它同学可以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并问是从哪句看出来的)
学生不明白的地方,“鬓毛衰”是什么意思?(可结合图片了解)
齐读、背。边读边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
角色扮演,你能表演当时的情景吗?(学生试着表演)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学生自由读
2、问: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
我明白了他们是在黄鹤楼分手的;
我明白了是什么时间和地点;
我还知道有长江的水;
我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朋友;
(其它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补充)
3、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可能有:
“故人”是什么意思?(师讲解)
“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思?(可结合25页图片)
“惟”的意思?
4、齐读、背古诗。
5、问:如果你最要好的朋友离开了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学生畅所欲言)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理解诗句, 其目的是缩小学习的范围,相信学生能学会,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提高学习的效率。
课前搜集资料,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发表意见,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安排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放松的,所以也更好的理解了诗句。另外,教师自始至终都不离开文本,让学生回到文本,体会真情。
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鼓励学生提问题。
巩固诗文,升华情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生已有了基本的理解诗句的能力,所以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倾听的能力,而且对更好的学好文章打基础,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
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标志。
扩宽学生的思路,体会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师:你还能找到哪些关于乡情和友情的诗篇,读一读吧!如果你喜欢的话,就请你配上图画吧!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的情感在课外得到延伸。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编有趣的儿歌、归类比较来记忆等),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课外积累 积累贺知章和李白的诗篇。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升华学生对人友善、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反思
7走月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让学生体会月光下的动人场景和美好意境,让孩子更深刻的体会到柔和的月光下充满着无限的情意,感受到爱的存在和温暖。
策略方法:
自主合作: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的学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