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工艺学课件 第十二章 煤化工的污染及防治.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煤化工污染及防治;;;总的来讲,煤化工的污染主要可以分成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渣污染
;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巨大,虽然近年来我国一直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由2015年的64%降到2017年的60.4%。中国承诺到2020年将煤炭消费减少到总能源消耗的58%以下。但是中国煤炭的消费量仍占世界消费总量的一半,远高于28%的世界煤炭平均消费结构。
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中,每年燃烧的煤炭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为75%左右(包括发电、建材、供暖等),剩余25%左右用于煤化工行业,其中焦化约占18%,其余煤化工占到7%左右。
;煤炭直接燃烧是引起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燃煤电厂的排放和能耗标准已处世界先进水平,但工业供暖锅炉燃烧效率和热效率明显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民用散烧燃煤的排放问题更为突出。
我国的煤炭直接燃烧对空气中SO2的贡献度接近80%,对空气中NOX、PM2.5、烟粉尘和Hg的贡献度皆已超过50%。
现代煤化工大气污染物排放要优于火电,煤制油厂单位耗煤量的大气污染物排放(SO2、NOx)约为超低排放电厂的一半。如果与传统火电厂(采用燃煤锅炉标准)相比,则是电厂的1/5~1/10。即便是非正常工况(如事故、气化炉烧嘴切换等)排放仍低于燃煤电厂。
;现代煤化工技术涉及的废水排放:
一是煤制天然气大多采用固定床气化,含酚氨废水很难处理,不易达标排放;低温热解、煤焦油加氢等也有类似问题。
二是大部分煤化工项目布局在西部地区,没有纳污水体;污水经高效蒸发后大部分实现回用,剩余少量高浓盐水需要进入蒸发塘,但有些地方环保部门不允许设蒸发塘;虽然目前技术上已可以实现,但导致环保投资和成本过高,对项目经济性影响较大,且带来另一个问题是结晶盐处理,目前国家政策将结晶盐定义为危险废物,没有处理标准,尚无有效解决方式。
三是确有部分企业偷排废水情况,且含酚废水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现代煤化工技术涉及的废渣排放:气化灰渣虽可作为建筑、砖、陶瓷等建筑材料原料,但西北地区市场利用空间小,多采用埋藏处置;其他固体废弃物(如废催化剂等)可以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
; 为规范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指导煤化工行业优化选址布局,促进行业污染防治水平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在2015年底印发《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的通知。
在污染防治和降低环境影响方面,提出九项要求:
(一)严格限制将加工工艺、污染防治技术或综合利用技术尚不成熟的高含铝、砷、氟、铀及其他稀有元素的煤种作为原料煤和燃料煤。
(二)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工艺技术、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鼓励采用能源转换率高、污染物排放强度低的工艺技术,并确保原料煤质相对稳定。在行业示范阶段,应在煤炭分质高效利用、资源能源耦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如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置方案、结晶盐利用与处置方案等)等方面承担环保示范任务,并提出示范技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应对措施。
;(三)强化节水措施,减少新鲜水用量,具备条件的地区,优先使用矿井疏干水、再生水,禁止取用地下水作为生产用水。沿海地区应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用水,缺水地区应优先选用空冷、闭式循环等节水技术。取用地表水不得挤占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
(四)根据清污分流、污污分治、深度处理、分质回用的原则,设计废水处理处置方案,选用经工业化应用或中试成熟、经济可行的技术。在具备纳污水体的区域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废水(包括含盐废水)排放应满足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并确保地表水体满足下游用水功能要求;在缺乏纳污水体的区域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应对高含盐废水采取有效处置措施,不得污染地下水、大气、土壤等。
;(五)项目应依托园区集中供热供汽设施,确需建设自备热电站的,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控制要求。设备动静密封点、有机液体储存和装卸、污水收集暂存和处理系统、备煤、储煤等环节应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VOCs)、恶臭物质及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逸散与排放。非正常排放的废气应送专有设备或火炬等设施处理,严禁直接排放。在煤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前,加热炉烟气、酸性气回收装置尾气以及VOCs 等应根据项目生产产品的种类,暂按《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或《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相关要求进行控制。
按照国家及地方规定设置防护距离,建设煤气化装置的,还应满足《煤制气业卫生防护距离》(GB/T 17222)要求。防护距离范围内的土地不得规划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现状有居住区、学校、医院等敏感保护目标的,必须确保在项目投产前完成搬迁。
(六)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对固体废物优先进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立足于项目或园区就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