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与养生》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所谓体质,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主要是说明生命活动的差异性或者特殊性。体质由四个方面组成: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性格心理。 这四个方面可以高度概括为:形和神。 形主要是形态结构,比如肌肉、骨骼、五脏、五官、皮肤、毛发、血脉等,也就是人体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态结构的物质部分。 神包括功能活动、物质代谢过程、性格心理精神,比如心跳、呼吸、吸收、消化、排泄、水谷营养在体内被吸收利用转化排泄、性格特点、精神活动、情绪反应、睡眠等。 形神结合就是生命,形神和谐就是健康,形神不和就是疾病,形神相离就是死亡。 每个人的体质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也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可变性、可调性。 正因为体质的相对可变、可调性,才使体质养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通过调养,使体质向好的方面转化。 体质养生就是顺应体质的稳定性,优化体质的特点,改善体质不好的变化和明显的偏颇。 关爱生命,呵护体质,我们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生命体验,走过健康和幸福的一生。 体质也应该是医生认识生命、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制定治疗原则和维护健康的一条思维主线。 一、先天禀赋决定体质基调 二、体质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三、男女有别体质不同 四、社会环境同样影响体质 五、疾病和药物影响体质 六、饮食不当不可忽视 七、生活起居不当转化体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 古人谓“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四季中万物随之变化(物候)就是道;大道至简,天地日月,斗转星移,四季轮回,万物生长,就是道。 如何感知、体悟“道”? 抬头望天,低头看地,走向自然,融进四季。体味春夏秋冬,经受风雪露雨,赏春花冬雪美,尝夏果秋粮鲜。自自然然,简简单单。人类与昆虫鸟兽、花草树木一样都是大自然之子。天地是生命的舞台,四季是生命的吟唱。与春风、夏荷、秋月、冬雪一起变化,与鸟兽鱼虫、树木花草一起生活,与万物一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与万物一同走生长壮老已之路。这才是生存之道、养生之道。 饮食不当 营养过剩,带来的结果就是气虚而肥胖 营养不足:促生气虚或阳虚体质 饮食过咸:促生阳虚间夹痰湿、瘀血体质 长期吃辣:加重湿热和阴虚体质 常食寒凉:促生阳虚或瘀血体质 常吃夜宵:促生痰湿体质 不吃早餐:促生气郁或痰湿体质 食速过快:加重气虚或痰湿体质 身体过劳:转化为气虚体质 神过劳:转化为气虚体质 房劳:促生为阳虚体质 身体过逸:转化为郁滞性体质 常用空调:易生痰湿体质 常用电脑:加重体质偏颇 中医辨别体质的简单方法 一、望——体质总是有其外在表象 二、闻——耳和鼻也是判断工具 三、问——最直接的判断方式 四、切——了解脉象的基本知识 一、望——体质总是有其外在表象 看形体:胖多痰湿,瘦则多虚 看面色:暗多瘀血,白则虚 看舌象:红则多热,苔厚则湿 看眼睛:无神则虚,浑浊多湿 二、闻——耳和鼻也是判断工具 听声音:有无中气,最为重要 声音轻浅,没有中气,是气虚;声音底气足,中气足,通常是痰湿或平和体质。 闻味道:异味较大,非热即湿 经常汗味、体味特别大,是痰湿或湿热。经常有口气,提示内热、有积滞。痰湿、湿热、阴虚内热、上热下寒的人容易出现口气。 问二便:尿黄多热,便烂脾虚 问情志:敏感多虚,压抑多郁 问家族史:痰湿体质要小心 问寒热:阳虚外寒,阴虚内热 问汗液:汗出重要,过汗则虚 问经带:经宜规律,带忌多黄 切——了解脉象的基本知识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素问.脉要精微论》 即诊脉通常以清晨时间为好,因为此时人还没有劳于事,阴气未被扰动,阳气尚未耗散,也没有吃饭,经脉之气尚未充盛,络脉之气也很匀静,气血未受到扰乱,因而可以诊出有病的脉象。 养生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 养生虽然应该形神俱养兼调,但养神、安神始终是养生第一要务。 一、养生是对生命的保养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二、养生有四大原则 养心修德 睡眠、三餐、二便规律。 干祖望老中医总结养生是“猴行、龟欲、蚁食、童心”。 平和体质养生 一、平和体质主要表现为形神和谐 二、先天禀赋造就平和体质 三、平和体质养生原则:不伤不扰,顺其自然 阳虚体质养生 一、阳虚体质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