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矮塔斜拉桥技术交流 演示文稿.ppt

发布:2019-01-17约6.61千字共7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钢护筒预埋 钢护筒按设计位置由测量进行位置、高程、仰角控制。 现场进行临时固定、保护。 2、HDPE管接长 HDPE管按设计尺寸,用热接焊机在托轮上接长。 接长时注意对中、接口温度控制。 3、环氧钢绞线放索 环氧钢绞线在驳岸边上铺彩条布,按将要旗的工作索、辅助索长度分别放出,并编号、盘成盘、分别堆放。 4、锚固筒、锚垫板安装 锚固筒临时固定在分丝管端部,在成索后与分丝管螺栓固定并密填封、注脂、锚固。 锚垫板在桥面沿钢护筒下放,并临时用手拉葫芦固定;安装时与孔位与分丝管一致。 5、挂索 解开辅助索盘,一端分别沿防水罩、HDPE管、塔端连接装置、抗滑锚固筒、分丝管 、抗滑锚固筒、塔端连接装置、HDPE管、防水罩,沿钢护筒内密封筒、锚垫板,进入张拉设备;另一端沿钢护筒内密封筒、锚垫板,进入张拉设备;HDPE管和塔端连接装置临时固定防滑。 辅助索分别装上夹片、撑脚、数显压力计、油顶。 按设计张拉力张拉,考虑各种影响,辅助索张拉力比设计大5KN 左右,确保最后一根钢绞线张拉力满足设计94.6KN要求。 工作索也按辅助索方法进行,从分丝管上排依次逐根进行;每根钢绞线在分丝管两端分别剥去50cmPE,并擦掉油脂。 6、张拉及调整 设计整索张拉力T,则每根钢绞线的张拉力为T/37;第一根钢绞线安装传感器后张拉力按N1( N1可适当进行超张拉,N1= T/37×1.03)进行张拉;第二根钢绞线张拉到接近N1时,读取传感器读数,计算传感器变化值ΔN1,则第二根钢绞线张拉力N2= N1-ΔN1;第3根钢绞线张拉到接近N2时,读取传感器读数,计算传感器变化值ΔN2,则第3根钢绞线张拉力N3= N1-ΔN2;第4根钢绞线张拉到接近N3时,读取传感器读数,计算传感器变化值ΔN3,则第4根钢绞线张拉力N4= N1-ΔN3;如此循环进行,至第37根钢绞线张拉到接近N36时,读取传感器读数,计算传感器变化值ΔN36,则第37根钢绞线张拉力N37= N1-ΔN36。最后拆除第一根钢绞线上的传感器,补充张拉至N1-ΔN36。 整索张拉力近似为N=(N1-ΔN36)×37,通过比较N与设计整索张拉力T,两者差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则进行整体索力张拉、调整。 7、防护 在索力最终满足设计要求后,安装减振装置、索箍。 经确认各项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后,安装密封筒和抗滑锚固装置,在密封筒内注入防腐油脂。 在抗滑锚固装置内注入环氧砂浆。 安装好防水罩、不锈钢保护管、塔端连接装置。 安装好防松装置和保护罩。 8、临时结构拆除 斜拉索完成安装后,反装拆除主塔脚手架、主梁内张拉临时支架。 欢迎各位领导指导 谢谢! 4、0#块支架搭设 0#块支架利用临时支撑墩和墩身预埋件,搭成轻型型钢托架,卸架块卸架。 5、0#块边模板安装、调整 0#块底模由两部分组成,墩顶部分为“砂箱式”,其他部分为竹胶板式。 竹胶板下由钢管 和方木组成支撑 体系。 边模板采用轻型型钢骨架和钢板焊接形成。 每侧由三块形成,长度为4.5+2.5+4.5m。 模板由型钢支撑稳固,预设卸落设备进行高程调整和落模。 模板调整时,先 调整中间段, 再调整两端段。 浇砼前,两侧 模板对拉。腹 板设对接螺栓。 边模板拆除时,通过0#块顶预埋孔,对边模进行临时悬挂后,拆除型钢托架,放下中间段,两端段分别由滑梁向两端移动,形成挂篮模板。 6、封头板安装 封头模板为钢板与型钢焊接形成,根据端部尺寸,每次适当修改。 对封头板进行临时支 撑稳固。 封头板装上相应锚具。 7、钢筋加工、安装 按设计图尺寸下料、成型。 分层、分部位分别安装、绑扎、成型。 8、冷却水管安装、预应力管道安装及竖向预应力钢筋安装 经计算,实体横梁5.8×4×17.7mC55砼水化热较大,必须进行冷却。 设置三层冷却水管。 横梁内采用直径12cm的钢管作波纹管防变形。 纵向采用塑料波纹管,竖向采用钢带波纹管。 9、腹板模板支立 腹板外侧是轻型型钢骨架与钢板焊接成钢模板。 内侧模板由竹胶板与方木骨架组成。 内、外侧模板由对拉螺栓联接、固定。 10、主塔钢筋预埋 主塔钢筋伸入横梁内5.6m,必须先埋;同时考虑纵向索位置,对部分钢筋横向进行移动。 11、混凝土浇筑、养护 砼分两次浇,第一次浇至腋角(约4.8m高),第二次浇完;汽车泵送砼至浇筑面。 在砼面超过冷却水管30cm 时开始通水冷却,连续通水 7天,并测量出口水温,确 保混凝土质量。 12、芯模支架搭设 芯模支架采用钢管、扣件按满堂支架式搭设形成。 13、顶板芯模支立 顶模芯模采用5×10cm方木作分布梁,支立在钢管支架上, 其上铺竹胶板形成。 14、顶板钢筋安装 按设计尺寸安装、绑扎顶板钢筋。 顶板、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