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灰霾主要研究方向综述.docx

发布:2018-12-02约7.3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灰霾主要研究方向综述王同桂1,张灿2,吴莉萍2,周志恩2(1.重庆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管理中心,重庆 401147;2.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重庆 401147)摘要:从影响灰霾天气的气象因素、灰霾天气的污染特征、灰霾观测界定、单个霾粒子研究、灰霾数值模拟几个方面,归纳了国内外灰霾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灰霾研究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灰霾;影响因素;污染特征;数值模拟;综述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8-0185-03粒子。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判别灰霾标准,南方大多是用相对湿度的某一阈值来区分,绝大多数定得相当低,因此将近年来的一些灰霾天气记为了轻雾或雾。而北方广大地区由于湿度水平相对较低,易于区分霾和雾这两种天气现象,因此大多数地方未规定附加的相对湿度标引言1影响我国的灰霾、烟雾等天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区域性特征,主要可以划分为五大高发区,即以京津晋冀为中心的北方灰霾区;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东灰霾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南灰霾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灰霾区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灰霾区。但目前我国的灰霾研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带,研究对象主要属海陆交换相气象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国内外灰霾的研究现状。准。吴兑根据大气中水溶性粒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硫酸铵等的相对湿度大都在80%左右,建议将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的天气现象确定为霾,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确定为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应该是霾。根据灰霾定义,判断灰霾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能见度,测量能见度的主要仪器为激光雷达和能见度仪,两者在精度、范围和价格上有较大差异。据了解,目前气象部门观测能见度的主要方法主要是目测或器测、目测相结合的方法。霍文等[4]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气象自动站水平能见度观测资料,通过对器测(Davis自动气象站)和目测值的数据对比分析得出,器测水平能见度值约是目测的2倍,因此,能见度测量方法的不同也为灰霾天气的判断带来一定影响。[3]灰霾的定义和灰霾天气的界定2国内外对灰霾的认识并没有十分确切、统一的说法。灰霾最早称为霾,在中国,“霾”字在3000多年前、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就已存在,而古人对霾现象的认识或许就更早[1]。国外对霾的认识最早见于Haze一词的解释,即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导致的可察觉到的能见度降低。中国《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定义灰霾为[2]:“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吴兑[3]指出:“空气中的灰尘、硫酸与硫酸盐、硝酸与硝酸盐、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Ash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称其为灰霾主要是由于霾粒子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看起来呈黄色或橙黄色,而且城市污染大气气溶胶中有许多黑炭灰霾天气的影响因素和污染特征3灰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受到广泛的关注,许多研究通过研究灰霾的物理化学特性来解释灰霾的影响、来源、形成和传输。灰霾天气下,能见度明显降低,收稿日期:2014-07-02作者简介:王同桂(1981—),女,湖北十堰人,主要从事环境管理相关工作。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合利用和资源化加以解决。活环境,有效控制和减少农村面源对茈碧湖水环境的污染影响。陆地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4.2.4保护好现有森林,结合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通过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退耕造林、封山育林和低效林改造等措施,因地制宜地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并控制水土流失;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同时改善农村生产、生流域环境管理4.2.5制定流域生态环境管理的配套法规和政策,明确流域生态环境管理的相关部门职能设置和工作内容,使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化、合法化。185环境及保护王同桂,等:灰霾主要研究方向综述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是两个主要影响因素。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太阳辐射等气象条件会影响气溶胶的扩散,或通过改变气溶胶的性质和形成,进而影响能见度,另外,温度和湿度还会影响气溶胶或前体气态物质的排放速率。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主要是散射和吸收作用。测量结果[5]表明,直径小于1μm的细粒子在光的散射和吸收中起支配作用;气溶胶总的消光系数的90%来自细粒子。北京研究表明,PM2.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