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石首杨波坦至小河口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报告书.doc

发布:2018-05-14约4.34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石首市南口至过脉岭公路改建工程 石首市杨波坦至小河口公路改建工程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简写本) 1.0 总 论 1.1 项目由来及建设必要性 荆州市五维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受石首市交通运输局委托,于2012年10月底编制完成了《石首市南口至过脉岭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石首市杨波坦至小河口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有关规定,2012年8月,石首交通运输局委托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和适应当地交通量迅速增长的需要 (2)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强石首市与监利县联系,促进石首市以及小河口镇经济发展的需要 (3)本项目的建设是推动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1.2 评价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综合工程性质和工程所在地的环境特征。 评价等级划分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依 据 声环境 一 项目建设前后部分敏感点噪声级增高量在5dB(A)以上,依据HJ2.4-2009,确定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 环境空气 三级 营运期主要污染物为NO2,依据HJ2.2-2008,NO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10%,评价等级为三级。 生 态 三级 项目占地不涉及生态敏感区,<,依据HJT19-2011,评价按三级进行。 水环境 三级 项目污水排放量1000m3/d,水质简单,依据HJ/T2.3-93,评价按三级进行。 根据本工程建设年限和交通量预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为: ⑴ 施工期:2013年1月~2014年12月,施工期为24个月; ⑵ 营运期:按2015年、2021年、2029年三个特征年。 2.0 工程概况 2.1 项目概况 石首市南口至过脉岭公路改建工程K0+000~K4+934.135为南口至柳湖坝段,K8+549.62~K30+978.80为高陵岗至过脉岭段。公路实际建设长度27.363公里,南口至柳湖坝段和高陵岗至过脉岭段之间利用公石线3.615公里连接。 石首市杨波坦至小河口公路改建工程位于石首市小河口镇,是军调线的一段,路线起于小河口镇杨波坦(K13+232),止于神皇洲(K25+400)。路线总长12.168公里。 项目拟采用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0m的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拟建公路工程计划于2013年1月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建成通车,建设工期24个月。 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主要是对环境空气、公路沿线生态和声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对社会环境和公众生活产生正负两个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环境影响分析见下表。 环境影响矩阵分析 施工行为 环境资源 前期 施工期 运营期 占地 拆迁 安置 取弃 土(渣) 路基 路面 材料 运输 机械 作业 运输 行驶 绿化 桥涵 边沟 自 然 环 境 水土流失 ● ● ● ● □ ○ 陆地植被 ● ● ▲ ● □ 空气质量 ● ▲ ▲ ▲ ▲ ● ○ 声学环境 ● ▲ ● ● ● △ 地表水 △ △ 土地利用 ■ ● ▲ ▲ 土壤质量 社 会 环 境 商贸业 ● ● ● ● □ □ 交通 ■ ■ ■ ■ ■ □ △ 旅游 □ □ 社会经济 ▲ ▲ ▲ □ □ 公众健康 △ 居民生活质量 ● ● ▲ ▲ ▲ ▲ ○ △ 注:负面影响:明显■一般●较小▲;正面影响:明显□一般○较小△ 根本上述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识别,确定本项目主要环境单元评价因子,详见下表。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环境要素 评价内容 评价因子 社会环境 (1)区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2)基础设施建设(3)受影响居民的征地拆迁安置 大气环境 (1)施工期车辆道路扬尘和施工粉尘 TSP (2)施工期车辆汽车尾气 NO2 (3)运营期公路交通汽车尾气 NO2 生态 (1)施工期植被破坏、动物干扰和水土流失 (2)取土场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 水环境 (1)施工期施工污染物排放情况 声环境 (1)施工期机械噪声 Leq (2)运营期交通噪声 Leq 3.1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拟建项目位于境内,根据《中国植被》(1980)有关植被区划的标准,结合《湖北林业志》(1989),沿线地区属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地带性植被类型以针叶林、常绿、落阔叶混交林为典型代表。受人类开发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