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塑料模具设计规范.pdf

发布:2016-01-12约9.84万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第一节 成品图检讨注意点(1-1) 第二节 模具的整体结构布局(8-1—8-8) 第三节 浇注系统(9-1—9-9) 第四节 冷却系统(5-1—5-5) 第五节 顶出系统(12-1—12-12) 第六节 斜梢机构(5-1—5-5) 第七节 滑块设计(11-1—11-11) 第一節 成品圖檢討注意點 1.确定成品的形狀結构(識圖)顏色管理靠破﹐插破﹐斜梢﹐滑塊部分﹐標出其拆模線 2.确定成品的總長,總寬,總高(以設計模具時掌控總体布局) 3.檢查成品是否有過分厚肉,薄肉之處, 以設置澆口及冷卻水路參考 4.檢查成品的重要尺寸部分 ,以顏色管理,并准确确定好模具尺寸 5.初步确認成品中須足夠冷卻的主要部位,以圈圈標出 6.初步确認成品中須設置頂出元件的定位,以圖示標出 7.初步确認成品在其模具加工中必須拆入子的部位,以圖示標出 8.以上檢討若有無法确定問題點,應及時反應,必要時向客戶确認 F:\51zxw\模具设计文本参考资料\第一節 成品檢討注意點.doc 1-1 第二節 模具的整体結构布局 1.成品的收縮率 1.1 它是成品冷卻后的收縮量与冷卻前在模型內之尺寸的比值.這個比值是經常會 發生變化的,可以產生收縮率有所浮動的因素有:原料品种,成型保壓時間,模具 溫度,室內溫度……,所以設計人員在設計模具型腔的具体尺寸時,應搞清正常條 件下的原料收縮率是最最重要的,否則,當收縮率取錯,基本上將要重新更改模仁, 那么,收縮率在設計的過程如何應用呢?最主要的還是利用收縮率來計算. 模具型腔的尺寸,即: 模具尺寸=成品尺寸*(1+收縮率) 而另外一种算法應用极少,即: 模具尺寸=成品尺寸/(1-收縮率) 而各种原料的收縮率請參考第八章 “成型部分”附表 1.2 長條形成品的收縮率如何确定: 長條形成品在扣收縮率時,在寬度方向和長度方向是肯定有出入的,即可能是寬 度尺寸收縮率放 5% 而長度方向則為 3.5% 這樣的例子.但究竟如何面對這些不 0, 0, 定因素,我們還需要從實際積累經驗,從現實的角度考慮,在此無法論証抱歉. 2.一模多腔如何布置: 在現行的模具設計過程中,由于客戶對成品的品質及精度要求日益增高,所以, 大批量生產如一模十穴,一模八穴的可能很少(限本公司之內).因為從理論出發,每增 加一個模穴,成品就會降低 4%的精度.所以,在常用的多穴布置時,一般取一模二穴到 一模 4 穴.如圖 1 中.(1*2 和 1*4)這是最簡單的布置方 法,但在簡單的背后,我們最難保証的就是實際注射成 型時的天側和地側端的模腔尺寸無法協調控制,總是 一個到位,另一個不到位.原因是熔体塑膠受重力的影 響,地側模腔填充較滿. 而以上解決的辦法可以是改變進澆口的進澆平 衡.如按鍵的進澆系統,一定要設計圓弧流道,宁可多 繞遠一點,也不要對日后的成型調机帶來麻煩.以往 已有圓弧流道之成功的實例. 3.模具的模仁尺寸确定: 圖 1 以往以過分呆板的表格形式參照來确定模仁尺 寸是不對的.舉一個例子說明,如圖 2.圖中母仁 CAV 部分完全根据表格中數据參照 之形式取值是絕對不可取的.而公仁 COR 部分,也要根据實際情況計算模仁的最佳 尺寸,那么如何對模仁的邊界進行尺寸取值呢?須注意以下几點: 3.1 考慮成品的總体高度若成品高度尺寸不是太大,則母仁 CAV 部分的邊緣厚度尺 寸只須達到封閉熔体塑膠即可.一般為 15~30mm.查表定值,當然,這一尺寸還要 考慮水路布置及螺釘部分.若成品的高度過大時,側壁厚度取值就完全不一樣了. F:\51zxw\模具设计文本参考资料\第二節 模具結构整体布局.doc 8-1 圖 2 中就是如此,T1 的值必須從 CAV 部分的加工是否變形,注射是否變形等方面 考慮取值.所以,如此這樣,模仁的厚度就要相應增加,甚至是考慮做成母模一体 式結构.減少模具的加工費用,而且澆道減短,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