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全新药物设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药物设计的基本方法——药效基团方法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药物设计(基于受体结构),一类是间接药物设计(基于配体结构)。 如果靶标受体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用X衍射、多维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测定,而且在测定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时有一抑制剂或底物与酶共结晶,这样可测定配体-酶复合物的三维结构,从而获得配体-受体生物大分子的结合模型。这时可根据酶或其他生物大分子活性部位的结构,设计新的分子。运用分子图形学和计算化学的方法,计算有机小分子与受体的结合自由能,预测新设计分子的活性。 运用分子对接方法搜寻小分子数据库,或用全新药物设计,根据酶活性部位的结构,设计结构新颖的化合物。然后合成这些新设计的化合物,并进行生物测试,以发现高活性的化合物。 以上这些药物设计方法叫做直接药物设计,即基于受体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药物设计。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许多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被测定,其中相当数量的生物大分子具有特定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可以用作药物设计的靶标分子。 然而许多对发展新药有用的受体生物大分子,其三维结构尚未被测定。 例如神经递质受体,它是膜结合蛋白质,由于提纯和结晶都非常困难,所以到目前为止,它们的三维结构还没有被测定。 间接药物设计的基本假设: 所有被研究的具有同类活性的一系列化合物,都作用于同一受体的相同作用部位,并且作用方式相同,化合物的形状及理化性质与受体结合部位(活性部位)的结构匹配。 药效基团 从广义上说,一个药效基团或药效基团模型是与一个化合物的一定生物活性有关的图象集合,这一图象集合由表征分子生物活性的结构特征、化学特性和物理属性组成。 药效基团的组成随体系的不同而不同,例如一个药效基团可以简单表示为由两个相距1.0-1.2 nm的疏水基团组成,也可以复杂到包含许多官能团以及它们的空间三维结构排布。 所谓药效基团是指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或作用)时起重要作用的原子或基团,如果再加上这些原子或基团的空间距离限制就构成了药物的三维药效基团。 在受体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未知的情况下,有了药物分子的三维药效基团,即可以比较活性分子和无活性分子的构象和体积,从而获得受体与药物结合的“空腔”结构信息,从而可以进行必要的药物设计工作。 一个成功的三维药效基团模型,包含了药物与受体结合时受体结合部位的一些结构信息,可用来设计分子。如果设计的分子符合三维药效基团模型的要求,那么所设计的分子就可能有活性。 因此,以三维药效基团模型为基础的间接药物设计方法,不但能优化先导化合物的结构,而且能设计新的先导化合物。 12.2 药效基团的概念及用途 药物化学家在进行化合物结构改造时,发现改变化合物的某些基团或原子,对化合物与靶标分子的结合能力或其生物活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即急剧上升或降低,但有些基团的改造,对化合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或生物活性影响不大。 对于同一种受体,一系列化合物所共有的原子或基团,这些原子或基团对分子与受体的结合起重要的作用,则称这些原子或基团为药效基团元素;药效基团元素的集合就叫做药效基团;药效基团及药效基团元素在空间的分布构成三维药效基团。 12.6.1构建三维药效基团的步骤 三维药效基团模型构建有时也称作药效团映射。 意思是由一系列化合物的活性数据和结构特征,推测化合物与受体结合的重要原子或基团,以及它们的空间排列结构。 步骤 (1)选择一系列与受体亲和性较高的化合物组成一个分子集合,从这些分子中选出药效基团元素。 对于分子集合中的所有分子,药效基团元素的数目必须相同,但生物等排体可被当作相同的药效基团元素。 所选择分子的可旋转键尽量少,即所选分子的刚性要大,化合物的活性数据质量要高,最好是同位素标记配体方法测定的配体与受体结合常数,所测定的生物活性数据来自同一实验的同一批数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