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精品课程申报表详解.pptx
(完整word版)精品课程申报表详解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课程基本信息
2.课程目标与内容
3.课程教学团队
4.教学资源
5.教学方法与手段
6.课程特色与创新
7.课程实施计划
8.预期效果与影响
0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本课程名为《人工智能导论》,旨在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概念,共计48学时。课程将引导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课程类别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面向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行业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类别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包含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核心课程,共计36学时,确保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课程类别为专业核心课程,如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这些课程深入讲解专业核心理论,共计48学时,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实践应用课程类别涉及实践应用类课程,如嵌入式系统设计、人工智能应用等。这些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共计36学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时理论学时课程理论学时总计48学时,占比60%,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确保学生对课程理论有深入理解。实践学时实践学时共计24学时,占比30%,包括实验操作、项目实践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自学学时自学学时为24学时,占比20%,学生需通过自主学习、阅读相关资料等方式,巩固理论知识,拓展学习领域。
02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知识掌握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涵盖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操作系统等核心内容,达到60%以上的知识掌握率。技能培养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编程能力、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预期达到80%以上的技能培养目标。创新能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创新实验等环节,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方法,预期创新能力的提升达到70%以上。
课程内容概述核心模块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核心模块:计算机系统基础、软件工程与设计、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网络与通信技术,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主要领域,共计40个主题。理论与实践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编程、系统设计等实际技能,实践环节占比达到60%。前沿技术课程内容紧跟科技发展趋势,涵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确保学生了解并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动态,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课程模块设置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基础理论模块,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共计18学时。应用技术应用技术模块涉及网络编程、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等,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共计24学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模块包含项目设计与实现、创新实验等,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共计12学时,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课程教学团队
主讲教师简介教育背景主讲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毕业于我国知名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曾在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研究方向教师的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在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教学成果主讲教师曾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所授课程多次被评为优秀课程,指导的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教学效果显著。
教学团队构成教授领衔教学团队由1名教授领衔,负责课程的整体规划与教学指导,确保课程质量与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副教授支撑团队包括3名副教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负责课程的主体教学和实验指导。讲师辅助此外,团队由2名讲师组成,他们负责课程的具体实施和日常教学管理,提供及时的教学支持与服务。
教师教学经历教学年限教学团队平均拥有1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科研项目团队成员参与过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了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在业界得到广泛应用。获奖情况教学团队中有多位教师获得过省级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教学成果得到广泛认可。
04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与开发教材选用课程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作为教材,该书内容全面,更新及时,适合本科生使用。教材开发教学团队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需求,开发了配套的电子教材和辅助学习资料,包括案例库、习题集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资源课程配套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包括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