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复 习 1.温度的定义? 2.测量温度的基本工具是什么? 3.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4.使用温度计前应注意了解哪三个方面参量? 4.2 熔化和凝固 二:固体熔化时 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问题: 2、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是一下变成液体还是有一个过程? 3、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 固体熔化图象 图象是直观的表示一个量(如温度)随另一个量(如时间)变化情况. 明确: 1.图象中的两个轴分别表示时间和温度 2.时间 “0”表示时间的起点,即把开始计时时的时刻规定为 “0”. 3.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每一个时刻都有一个对应的温度,任一时刻及相对应的温度可以用图象上的一点来表示. 4.不同的点连接起来的一段曲线,可以反映一段时间内温度变化的趋势 熔化图象 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和非晶体 2:熔点和凝固点 四、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1、熔化过程要吸热 2、凝固过程要放热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海波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石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3.认识固体熔化曲线。 三、熔点和凝固点: 1. 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作 业 基础训练P34 第2、3、4、6题 2、如图: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图像的AB、BC、CD、DE、EF、FG段中。 温度℃ 时间/分 A B C D E F G 温度变化 EF FG DE CD BC AB 吸/放热 物质状态 阶段 升高 固态 吸热 不变 固液共存 吸热 升高 液态 吸热 降低 液态 放热 不变 固液共存 放热 降低 固态 放热 48 几 种 常 见 晶 体 几 种 常 见 非 晶 体 常见晶体及其形状 冰、各种金属、食盐、海波、水晶、明矾、萘(樟脑)等 常见的非晶体 蜡、松香、玻璃、沥青、塑料等 水晶 石膏 明矾 玻璃 橡胶 塑料 熔化 凝固 固态 液态 熔 化 规 律 晶体 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熔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 熔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272 固态氦 48 硫代硫酸钠 1083 铜 -259 固态氢 232 锡 1200左右 各种铸铁 -210 固态氮 327 铅 1300-1400 各种钢 -117 固态酒精 660 铝 1535 纯铁 -39 固态水银 962 银 3410 钨 0 冰 1064 金 3550 金刚石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几种晶体的熔点 ℃ 从表格中你可以获得哪些知识? -272 固态氦 48 硫代硫酸钠 1083 铜 -259 固态氢 232 锡 1200左右 各种铸铁 -210 固态氮 327 铅 1300-1400 各种钢 -117 固态酒精 660 铝 1535 纯铁 -39 固态水银 962 银 3410 钨 0 冰 1064 金 3550 金刚石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几种晶体的熔点 ℃ 能用锡锅熔化铝吗? 不能 读表: 1、记住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和冰的熔点。2、常见金属中,钨的熔点最高(3410°C) 练习:1、能用锡锅熔化铝吗? 2、查表确定下列几种物质在下列温度时的状态? 47oC的海波_______。 -38oC的水银_______。 -15oC的水________。1536oC的纯铁_______。 48oC的海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态 液态 固态 液态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都有可能 不能 思考题:为什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解析:当外界的温度高于0℃,冰水混合物 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但冰在熔化过程中保持 熔点0℃不变;当外界温度低于0℃时,冰水混 合物向外放热使水凝固成冰,但水在凝固过程 中温度保持凝固点0℃不变;当外界温度等于 0℃时,冰水混合物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冰 水混合物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保持温度0℃不 变。故无论外界温度怎样变化,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总是0℃。 问题 在最低温度为-52℃的地区, 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用酒精 温度计?(提示:查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