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教案 第9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pdf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教案第9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1页
课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目标:
(1)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2)掌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步骤
(3)熟悉大学生在各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4)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误区,掌握合理的调适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素质目标:
树立职业理想,努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目标之中
教学重点: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和特征、大学生在各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
教学重难点心理误区
教学难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步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误区的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了解大学生职
课前任务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教师】讲述引导故事“大学毕业,何去何从”(详见教材),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案例导入如果你即将面临毕业找工作,你会怎么办?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
第一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
能力、价值观、职业素质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设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
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传授新知
【心理小资料】
【教师】请学生阅读“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内容
一、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又称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教授弗兰克·帕森斯于1909年
提出的。
二、休珀的生涯发展理论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唐纳德·E.休珀从个体终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生涯发展过程分为成长阶段(0~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教案第9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1页1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教案第9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2页
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和退出阶段(65岁以上)
五个阶段。
……(详见教材)
【学生】阅读、思考、记忆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
【课堂提问】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按照时间的不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新知
按照时间维度,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
(一)短期规划
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