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方案(幼儿园).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研活动方案
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设计
设计意图:最近我发现教师们在组织歌唱活动时,发声练习总是一带而过,没有起到发声练习应该有的作用,有的甚至没有发声练习的环节;而且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懂得用相关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此,我设计了此次教研活动,通过:回顾理论——思考、讨论——总结出适宜的教育行为,让教师们懂得自己的教育行为应该以教育理论为依据,并研讨出如何设计与组织歌唱活动中的发声练习。
活动目的:
1、知道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目的与重要性;
2、能根据活动的需要设计合理的发声练习。
活动准备:问卷、多媒体课件、配班钢琴伴奏、歌曲MP3“国旗多美丽”、“柳树姑娘”、“妈妈的眼睛”
活动过程:
一、相互了解教师在组织歌唱活动时对发声的重视程度。
发放问卷,请教师们写出歌唱活动的基本流程。
二、体验不做发声练习直接歌唱的感受。
1、跟随钢琴伴奏唱歌曲”樱花”。
2、讨论:“刚刚歌唱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小结:因为歌唱器官没有进入歌唱状态,嗓子没有打开。
三、讨论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目的与重要性。
1、反馈问卷结果;
2、讨论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目的: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歌唱器官的配合运动,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改变生活中的原始自然发声习惯,将其调整到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也就是常说的歌唱状态。
3、我们的教育对象的特点。
生理特点:孩子的声带及其他发声器官都处于生长发育状态,孩子的喉咙较窄,声门短而窄,声带短小而柔弱、细薄、不够坚韧,因此孩子们的声调较成人高,而且清脆明亮。但是孩子音域较窄、声带较易疲劳,如果孩子发音时间过长,发音方法不正确,都会使孩子的声带收到伤害,容易使声带变厚,歌唱的声音变得不再清脆明亮,而是变得沙哑。
4、学前教育理论中关于孩子歌唱的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关于歌唱的目标:
3~4岁
中班
大班
1、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
1、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1、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关于歌唱的目标:
小班
中班
大班
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歌唱,并基本做到吐字清楚,唱准曲调和节奏。
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歌唱,并做到吐字清楚,唱准曲调和节奏。
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并能正确地表现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共同的关键词: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准确的音调、准确的节奏。
讨论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目的:
调节歌唱器官的配合运动,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
改变生活中的原始自然发声习惯,将其调整到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也就是常说的歌唱状态——准确的音调、准确的节奏
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设计与组织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
1、讨论歌唱的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无论站着或坐着唱歌,都应保持身体和头部的真正、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嘴唇的动作要求自然,根据正确的咬字及发音的需要,适当的张开嘴,应避免嘴角向两边延伸成扁圆形。
正确的歌唱姿势,可以使孩子在歌唱时保持最佳的气息通道状态,有利于用自然地声音唱歌。
怎样向着做到准确的音调、准确的节奏方向发展?
2、内容的设计
(1)音域方面
幼儿能力的发展
小班
中班
大班
音域在c1---a1之间
音域在c1---b1之间
音域在c1---c2之间
讨论如何根据孩子在音域方面的能力设计发声练习:
简单练习曲可在音域范围内半度上行练习、半度下行练习。举例:请个别教师尝试伴奏。
1= C 2/4
1 23 4 ︱5— ︱5 43 2 ︱1— ‖
师:小鸡怎样叫孩:叽叽叽叽叽
(2)音程方面
幼儿能力的发展
小班
中班
大班
走音现象明显,大部分孩子不能准确的唱出歌曲的旋律,唱歌如同说歌,内有乐器伴奏的情况下走调严重。
对旋律的感知、再认能力逐步提高,音准把握能力有了进步。在乐器或录音的伴奏下,大多数孩子能基本唱准旋律适宜的歌曲。
旋律感发展、特别是音准方面的进步更为明显。容易地掌握小三度、大三度,纯四、五度音程,比较准确地唱出旋律,初步建立了调式感。(举例)
讨论如何根据孩子在音程方面的能力设计发声练习:
同音 ( 小班、中班、大班)
1= C 2/4
5 65 4︱3 4 ︱ 5 5 ︱5—︱5 5 ︱5—‖
(师)火 车 火 车 来 了(孩)呜 呜 呜 呜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