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版《世纪金榜》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七).doc

发布:2020-02-23约5.3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专题检测卷(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大连模拟)《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写道:“如果以为沿海和长江的炮声与白旗,已经在国民中掀起了多么巨大的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那便是属于今人想当然的自作多情。”由此可见( ) A.鸦片战争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后人夸大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C.鸦片战争没有唤起中国人的觉醒 D.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孤军奋战 2.(2012·泰州一模)“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这次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3.(2012·北京一模)右图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则材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 A.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4.(2012·西安模拟)116年前,主张变法维新的谭嗣同奋笔疾书《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作者所哀伤的是( ) A.揭竿斩木的反抗风潮 B.泛滥成灾的鸦片贸易 C.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D.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 5.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做了如下表态:“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反映出( ) A.《辛丑条约》中,西方列强在一定程度上做了让步 B.《辛丑条约》并未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问题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6.(2012·朝阳二模)右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 ) A.它是清政府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B.它为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提供法律保障 C.它正式宣告中国两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终结 D.它正式宣告并任命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7.(2012·上海模拟)右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名为《恭祝民国万万岁》的漫画,该漫画的历史价值在于( ) A.体现了大众对民国政治的殷切期望 B.表达了漫画作者对民主共和的热切追求 C.证实了民国初年专制残余影响根深蒂固 D.反映舆论对民国初年政策措施颇有微词 8.1923年12月北京大学二十五周年纪念日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有一题目是:“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中国?”结果,回答国民革命的有725票,而其他选项的票数不足30票。这里的“国民革命”是指( ) A.开展工人运动,夺取全国政权 B.反帝反军阀,谋求中国的统一 C.发动工农革命,实行武装割据 D.发动广大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9.(2012·潍坊仿真试题)“最新党内统计数据公布,截至2010年底,全国党员人数突破八千万”。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历了风雨历程。图1和图2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 A.1921年和1922年 B.1927年和1928年 C.1937年和1938年 D.1949年和1950年 10.《东史郎日记》(日)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道听途说的,不符合事实 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 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11.(2012·南通二模)20世纪40年代后期,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这场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2.(2012·广东冲刺模拟)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撑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 ) A.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