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讨干预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论文资料).doc

发布:2022-08-27约6.8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探讨干预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医学心理学”中“康复医学”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5071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探讨干预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1 1 资料与方法 2 1.2 方法 2 2 结果 3 3 讨论 3 文2: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5 1 资料与方法 5 2 结果 6 3 讨论 7 参考文摘引言: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文章致谢(模板) 9 正文 探讨干预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论文资料) 文1:探讨干预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忧伤或郁闷,是对丧失、失望或者失败所产生的一种正常或异常的负性情绪反应,是目前阻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1]。早期对其进行诊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现将对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50例PSD患者为我科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患者,入组标准:①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为大脑半球病变(梗死或出血),无意识障碍、失语及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②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1项总分≥17分[2](轻度抑郁17~19分,中度抑郁20~29分,重度抑郁>29分);③病程2周~1个月,生命体征及病情均稳定;④无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排除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及检查不合作者。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50名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61.2±4.6)岁,病程(23.1±2.6)天;脑梗死17例,脑出血8例;HAMD21项评分为:轻度抑郁9例,中度抑郁12例,重度抑郁4例。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60.2±4.1)岁,病程(24.8±2.5)天;脑梗死19例,脑出血6例;HAMD评分为:轻度抑郁10例,中度抑郁12例,重度抑郁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同时采用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添加抗抑郁药物黛力新口服,12.5 mg 每早、中各一次,并给予心理支持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解释、鼓励、支持安慰等方法) 1.2.3 疗效评定 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1项评定抑郁状态,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个月、3个月末各评定1次,并进行对比分析。 1.2.4 统计学方法 其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行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在开始治疗时与对照组比较,(t=0.93,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和3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分7.06和9.19,P均<0.001,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与开始治疗时比较,(t=2.50,P<0.05,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康复治疗可改善抑郁状态,而加用积极的抗抑郁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见表1。 治疗组在开始治疗时与对照组比较,(t=0.53,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和3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7.96和14.51,P均<0.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与开始治疗时比较,(t=2.59,P<0.05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康复治疗可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ADL能力,而加用抗抑郁治疗可显著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ADL能力。见表2。 3 讨论 PSD患病率高,国内外文献报道为20%~79%,但多在40%~50%之间[3-4]。卒中后抑郁,由于患者悲观、失望,对疾病的康复丧失信心,不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其对预后的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的恢复;②PSD 可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PSD 患者的病死率是非 PSD 患者的 3.4 倍;③PSD 导致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下降[1]。有学者认为,PSD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5],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越重,ADL越差,越易导致PSD,反之,PSD又严重影响了神经功能的康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卒中后抑郁,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早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