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153例胫腓骨折(论文资料).doc

发布:2022-08-24约7.25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153例胫腓骨折(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医学心理学”中“骨科学”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5537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153例胫腓骨折 1 1 临床资料 2 2 结果 3 3 讨论 3 文2: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 6 1 资料与方法 6 2 结 果 7 3 讨 论 7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文章致谢(模板) 10 正文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153例胫腓骨折(论文资料) 文1: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153例胫腓骨折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以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多功能调节,损伤小,并发症少而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骨折[1]。2002年9月至2006年8月,我们采用单侧多功能固定架治疗胫腓骨折153例,进行闭合多位外固定架固定,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3例,男97例,女56例,年龄3~77 岁,平均38.2岁。致伤原因:车祸70例,坠落伤46例,砸伤17例,其他原因20例。骨折类型:主要为斜形、螺旋形、蝶形、粉碎形,其中开放性骨折61例,闭合性骨折92例,伤口1 cm 左右。骨折部位: 胫骨上段57例,中段63例,中下段33例。合并伤:四肢其他部位骨折59例,胸或腹腔内脏器出血31例,脑外伤41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2例。伤后6~8 h内来诊者94例,9~24 h 52例,24 h以上7例。 1.2 手术方法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根据骨折类型分别进行下列手术: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彻底清创后,牵引下将骨折端牵引复位,并由助手维持对位。在骨折远近端距离断端4~6 cm处穿入4根相互平行的带螺纹的固定钉(在密质骨用细螺纹钉,在松质骨用粗螺纹钉),从胫骨内侧面进入并与胫骨内侧面垂直,与踝关节的冠状面平行。然后安装支架,进一步整复骨折,纠正残余移位直至满意。旋紧固定架上的全部锁钮,并做骨折端的初次加压,外固定架即与骨组织构成一个稳定整体。对中度污染以上或来院时间超过12 h以上患者,伤口内放置入水管1根,出水管1~2根,持续冲洗抗生素生理盐水7~10 d。术后患肢抬高,主、被动锻炼股四头肌及膝踝关节。加压固定3~4周,初期骨痂形成时即可去除加压杆,使其成为弹性固定,直至骨折处骨性愈合。 闭合性骨折则进行小腿前内侧半弧形小切口,在C 臂机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骨折整形满意后,选择合适的固定针从胫骨张力侧(胫骨内侧)尖刀刺0.5 cm小口,手电钻打孔,准确无误地拧入4~6 枚螺纹针。进针时针与骨干相垂直,与踝、膝关节面相平行,骨折远、近端螺纹针离折端3~4 cm,保持平行。骨折复位安置外固定架,对断端游离骨块影响复位,复位后不稳定或不能很好加压者,采用钢丝捆扎,皮质骨螺钉,克氏针等行有限内固定[2],以获得良好复位及稳定加压。踝膝关节被动活动后观察骨折端无再移位,外固定架固定牢稳用无菌包扎针孔。 1.3 术后处理 常规全身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患者术后即可在床上作患肢膝、踝、关节的伸屈运动, 术后4 周扶双拐下地行走。定期查X线片,定期每月将外固定架上的加压杆拧紧一些,使骨折端紧密接触。若见骨折端有大量骨痂生长或骨折线稍模糊时,即可放松单侧外固定架上的加压杆和锁钮,改高刚度固定为弹性固定。24 h 后即开始患肢肌肉及关节活动;2 周后扶拐非负重或半负重行走;4~6 周根据X线片上骨折修复情况,去除加压延长杆,扶拐负重行走。 2 结果 本组153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13例,发生率为8.5%。其中5例患者在带外固定架期间出现针道感染,经局部抗生素液冲洗后恢复,未出现深部感染及早期拔针;2例膝或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经功能锻炼后恢复正常;外固定架松动骨折移位1例,加压力内侧大骨折外侧张口2例,3例延迟愈合均为胫腓骨中下1/3处骨折。骨折愈合时间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8个月,平均为4.3个月。 3 讨论 胫腓骨折的病因主要有两种:直接暴力,多致横断、粉碎或开放性骨折;间接暴力,多致斜形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后表现为局部疼痛剧烈、肿胀明显、有成角或重叠移位畸形,骨折处有反常的假关节活动。 骨折愈合的先决条件是良好的生物力学反应能力,这就需要为骨折愈合提供一个理想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环境。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力学性能稳定,结构简单,质量轻,可灵活多方向矫正各种移位,既能纵轴方向延长又能加压,而且坚强固定与弹性固定相结合,具有刚度可调节的优点。手术操作简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