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沙比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临床观察(论文资料).doc

发布:2022-09-02约6.6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沙比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临床观察(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医学心理学”中“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4745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西沙比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临床观察 2 1 临床资料 2 1.3 疗效判定 3 1.4 统计学处理 3 2 结果 3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结果见表1。 3 3 讨论 4 文2:莫沙必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 5 1资料与方法 6 14统计学方法 7 参考文摘引言: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文章致谢(模板) 9 正文 西沙比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临床观察(论文资料) 文1:西沙比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临床观察 消化内镜已使消化科医生可以清晰地直接观察到消化系统的所有器官,消化系器质性疾病的诊断由推测性诊断发展到精确诊断,多数疾病的诊断不再显得十分困难。但是一些胃肠道黏膜正常的患者症状之重难以解释,而目前的手段尚难发现结构异常,消化科医生将这类患者称之为功能性胃肠病[1],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功能性胃肠病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侯群,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明确,也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FD常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障碍,与抑郁、焦虑有密切关系。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172例FD患者中的86例加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来自我院消化内科门诊,FD按罗马诊断标准[2] 1.1.1 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在过去12个月内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累计超过12周; 1.1.2 胃镜、B超、X线、实验室等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1.1.3 症状不因排便而缓解,症状发生与排便次数改变或粪便性状改变无关。符合上述条件者172例,其中男75例,女97例,年龄21~39岁48例,40~59岁103例,60~72岁21例,平均51.1岁。胃镜检查阳性88例,胃炎伴十二指肠炎9例。胃镜检查阴性84例,172例患者中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阳性52例。将1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沙比利(西安杨森)5 mg,3次/d,餐前30 min口服,有上腹明显疼痛者,口服法莫替丁20 mg,2次/d。同时给予生活指导: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告知患者,给予耐心地解释、开导和精神支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钦食,使患者对该疾病有初步的认识并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天津史克)20 mg,1次/d,晨服。对所有患者每周复诊1~2次,详细记录治疗反应。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4周末统计结果。 1.3 疗效判定 按症状轻重分4级:0无症状;Ⅰ有轻度症状但不明显;Ⅱ症状较重但不影响日常生活;Ⅲ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治疗后症状改善2个等级或完全消失为显效,改善1个等级为有效,症状加重或无变化为无效[3]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见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疗效显著增加,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 2.2 不良反应 全部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治疗组中轻度头痛头晕2例,口干2例,兴奋1例;对照组中轻度头晕2例,口干1例,但均未影响治疗,无需特殊处理,服药期间或疗程结束停药后自行消失。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D广泛存在,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只是持续时间长短及对人生活影响的程度不同。FD发病机理很复杂,国内外研究提示87%FD患者有精神心理障碍。FD不是单纯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而是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该群患者除FD症状外,尚有多种躯体症状,如吞咽困难、咽部不适、不典型胸痛、心悸、头晕、失眠、疲乏等,因而抑郁障碍与其他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FD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4]。其机理可能是因为抑郁等心理因素通过大脑皮层影响植物神经,再通过脑-肠轴使胃肠功能及其分泌功能发生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的FD症状。本组患者年龄21~72岁,其中大部为患者年龄40~59岁,这与该年龄组为社会及家庭中坚力量,工作、经济压力重有关。FD患者在外界刺激因素作用下,精神容易出现紧张状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