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牧童评画》原文及翻译译文 .docx
Word
PAGE
PAGE1
苏轼《牧童评画》原文及翻译译文
1、苏轼《牧童评画》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牧童评画》原文及翻译苏轼
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②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⑤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乃掉④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⑥之。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
【解释】:
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宝:这里是动词,珍藏。③搐chù:收缩,此指“夹”。④掉:摆动。⑤曝:这里指打开书画晾晒。⑥然:认为……是对的。
译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苏轼《牧童评画》
2、苏轼《游兰溪》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游兰溪》原文及翻译苏轼
原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时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去那里买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慧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做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词:“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当天,我和庞安常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苏轼《游兰溪》
3、苏轼《记过合浦》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记过合浦》原文及翻译苏轼
原文:
余自海康适①合浦②,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康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蛋③并海④即⑤白石⑥是日六月晦,无月,蜿宿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⑦:“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⑧,复厄⑨于此乎?”稚子过⑩在旁酣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
(选自苏轼《记过合浦》)
解释:①适:去②海康、雷州:均为地名③乘胥:乘坐蛋船(指南方⑩少数民族的船舶)④并海:沿着海路⑤即:靠近⑥白石:指石康县白石镇⑦太息:叹息⑧徐闻:县名,故治在今广东徐闻⑨厄:困苦、灾难⑩过:苏轼幼子苏过。
译文:
我从海康去合浦(从现在的雷州半岛往西到广西的合浦),赶上连日大雨,桥梁多被冲垮,到处是洪水漫道的景象。从兴廉村净行院坐小船到了官寨(雷州半岛中西部),听人家说从这儿往西全被洪水淹没,水陆皆不能通达。也有人劝我坐小海船沿着海岸线到白石(从雷州半岛西海岸官寨到广西合浦的东海岸白石),当天是6月30日,天空没有月亮,船停泊在海上。天水相连,星河满天,我摇摇晃晃站起来环顾四周漆黑一片的海面不禁叹息:“我为什么要这样屡屡把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从海南岛都已渡海来到雷州半岛的徐闻,怎么又让自己处于如此险境?”小儿子苏过太累了,在旁边鼾睡,怎么叫都不醒。随身带着我写的论《尚书》《易经》和《论语》的书稿,这些还都没有发表过,只此一份。我摸着这些手稿自语:“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结果还真是灵验。7月4日合浦记,那时是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哲宗年号宋徽宗即位沿用)。
苏轼《记过合浦》
4、苏轼《牧童评画》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牧童评画》原文及翻译苏轼
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