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海市普陀区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普陀区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阅读部分(8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16分)
①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
②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其实,和与同的概念,最早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国语》和《左传》中都有史伯与晏子议论和同的记载,史伯和晏子从哲学和自然规律上来讲和与同,孔子则将其引申到社会领域,用以阐释做人的道理,视为区别君子与小人的特征之一,可见孔子对和的重视。宋儒注重义利之辩,认为义、利水火不容,即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宋儒更明确地以义利观来解释和而不同,认为君子的和是义的结果,小人的同是利的驱使。这种解释思路一直延续到清末,比如刘宝楠《论语正义》所说的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与宋儒一脉相承。
③对君子和而不同的理解,在当今时代似应超越义利的道德范畴,而上升到思想方法和处事哲学的高度加以阐释。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④这里,君子和而不同似乎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
⑤就自身而言,高明的人总是与别人相协调,但并不盲目地重复或附和别人,因协调而不重复故能达成和谐;不高明的人,见到旁人的成功就一窝蜂随大流地摹仿别人,反而引起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不和谐。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美国开发西部的早期,曾一度形成了淘金热,各地的人们纷纷奔赴西部淘金。而一个叫史密斯的人,也想借此发财,但他不是直接像别人那样去淘金,而是去向淘金的人卖水。结果,许多淘金者空手而归,史密斯却大发一笔,从此成了富翁。_______________,合起来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别人高明,发财是对高明的应有报偿。
⑥对他人而言,高明的人总是追求和谐,为此而包容差异,在丰富多彩中达成和谐;不高明的人,总是强求一致,因容不得差异而往往造成矛盾冲突。比如,一个乐队,想要演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需要使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各奏其乐,各发其声,从而汇成宏大动听的交响乐。反之,如果乐队中都使用同一种乐器,其单调乏味是可想而知的。又比如,生物分雌雄,动物分公母,人类分男女,倘若世界上只有同一个性别,也就无法造就新的生命。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多样性的世界。
⑦黑格尔似乎也认识到了这个道理。他把同一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抽象的同一-即排斥一切差别的同一;另一种是具体的同一,即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即同一并不排斥差别,相反,它是包含差别于自身之内的。他认为这是在哲学上区别好坏的关键,并且说:如果思维活动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同一,那么我们就不能不宣称此类思维是最无益最无聊的。黑格尔这里所说的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用中国哲学的概念表达,也就近似于和而不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