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刘基庙导游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古朴而又雄伟的明代建筑就是著名的刘基庙。现在已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基庙始建于1459年,距今已有550余年的历史,是浙南最负盛名的古迹之一。整个庙堂分为头们、仪门、正厅三个部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虽历经风雨,但至今仍然显得气势恢弘。
庙堂前院的两边有两座木坊,木坊上写有“帝师”“王佐”四字这四个字为明朝正德皇帝的亲笔御书,这字体高贵典雅,气宇不凡一看就能感觉到那唯我独尊的帝王气魄。这两座木坊始建于1514年,在这一年的10月明朝的正德皇帝追赠刘伯温为太师,并在刘基庙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树立这两座木坊,并御书“帝师”王佐“以褒奖刘伯温个人才能和为统一中华,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丰功伟绩。这几个字也是对刘伯温一生最近高的评价,刘伯温“学为帝师,才称王佐”不愧为一代名臣。
庙堂前院的立着四队石条,这些石条就是我们俗称的旗杆夹。以前在这里立着四杆十余米高的大旗,由于文革期间遭人破坏,至今仍未恢复起来。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就是刘基庙的大门,也称头门。大门上方悬挂着“钦建诚意伯庙”的双龙竖匾。由于这庙是由明朝英宗皇帝御准建造的,并且刘伯温曾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诚意伯爵”所以称“钦建诚意伯庙”在竖匾下方有四个小木墩,我们称它为“门当”。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人们都讲究“门当户对”现在我就请各位朋友找找这个“户对”在哪里。“门当户对”这个词语也就是从这里沿用而来的。从建筑构件方面沿用过来的词语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比如:勾心斗角……等等。“门当户对”是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构件,也是区分古代府第不同等级的重要标志,这对石鼓型户对说明此庙的主人刘伯温是一位高级文官。
走过头门,前面便是仪门。门前大柱子上写着一副对联“五百年名世,三不朽伟人”这幅对联是刘伯温的裔孙刘耀东所以写的。名世是指古代封建社会中门第高,时代为官,或者是对社会做有重大恭喜的人,刘伯温位居高官,并协助朱元璋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不愧为一代名世。“三不朽伟人”是指刘伯温在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均有建树。古人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刘伯温在立德方面,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暴,不计名利,不贪涂爵禄,顾全大局,不结党营私;在立功方面,他顺应时代的潮流,协助朱元璋打天下,为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丰功伟绩;在立言方面,刘伯温他一生好学,留下许多的传世名著,在他的著作中,对哲学、文学、天文、地理、历法、医药、书画等各个领域均有所研究,并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在《古文观止》中留下的名篇《卖柑者言》还被选作当今中学语文教材,其中一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成为流传千古的警世名言。所以称刘伯温为三不朽伟人并不过誉。
在仪门两旁的这幅对联是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写的。上联:出处进退与圣任冥符运会启风云旷代勋民族史,下联:事业文章有姚江继武梓桑崇俎豆千秋词宇括苍山。这些对联当时在文革期间都受到很大冲击,当时一些有识之士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就将对联反挂起来,写上毛主席语录或者一些革命口号,这样造反派就不敢再讲这些文物毁坏了。
抬头看,上方写着“千秋敬仰”四个大字的横匾。这幅横匾是有章太炎先生所题写的,不幸被毁于乱世,后来由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于1982年重书。刘伯温是章太炎先生一生最敬仰的人。1915年是,章太炎先生被袁世凯软禁与北京,自知必死无疑,于是写信给刘耀东要求死后葬于刘基墓旁,但是事与愿违,不久,袁世凯就一命呜呼,章太炎先生得以解脱。他于1936年6月病逝月苏州,由于交通问题,灵柩暂放苏州,后归葬玉西子湖畔张苍水墓旁。
走过仪门,前面就是天井。天井是古代明清建筑的一种风格,在天井的两旁各有两个厢房,厢房中各挂有四幅画,分别记载了刘伯温一些生平事迹。(依据八幅图依次而讲)
刘伯温姓刘名基字伯温,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武阳村旧属青田县,所以有人也称刘伯温为刘青田或者是青田先生。生于1311年6月15日,死于1375年的4月16日,在1370年的时候被朱元璋封为诚意伯爵,所以有人也称刘伯温为刘诚意或者刘伯爵。在他死后的139年时,明朝的正德皇帝追赠刘伯温为太师,谥号文成,所以有人也成他为刘文成。文成县之所以称为文成也就是为了纪念刘伯温的。
刘伯温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天资聪颖,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在他23岁进京赶考时,一天,在一家书院见到一本天文书,非常喜欢这本书,于是就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第二天就能背诵如流,人们见了无不惊讶,店家想将这本书送于刘伯温,他婉言谢绝,说已经都存于脑中了。
刘伯温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谋略家。23岁考中进士,26岁担任江西的高安县县丞。在元朝断断续续为官十余年,曾三次罢职,一次弃官。由于元朝的政治腐败,种族歧视严重,刘伯温虽然是科举出身,但身为南人的他不可能委以重任。(为什么说刘伯温是南人?元朝是蒙古人做皇帝,他
显示全部